馬路上騎單車 研規定戴頭盔
1 H# }8 }& ^$ u# |4 G/ }
o6 D9 Z" E$ c* a; L1 P
* U$ z3 p& c6 i$ }: t6 a# Ptvb now,tvbnow,bttvb2011-09-0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8 m8 ]8 B. x7 e
9 k; L% ?. u& G
tvb now,tvbnow,bttvb5 \1 P9 e! t; M* J/ \
* a; m1 Z; M2 L; D. A3 U5 }' K0 ^7 \( @6 r5.39.217.76(星島日報綜合報道)公仔箱論壇& M- O" J$ ?+ q
3 e# u. A" P" J3 o
+ e$ h7 R g% d3 d公仔箱論壇本港不足兩星期內已經有三人死於單車意外。近年愈來愈多人愛上單車運動和以單車代步,傷亡意外隨之劇增,死者中大多是騎單車經驗豐富。當局宜針對這類人士推行安全教育,並且研究立例規定在馬路上騎單車要戴頭盔。公仔箱論壇1 D" d+ t* p; s3 K" g, ?8 a3 c
公仔箱論壇8 q0 ^, c% C* W7 a7 o
政府統計今年上半年單車傷亡意外逾千宗,當中有九百多人受傷,比去年同期飆升三成三,八人死亡,同比增加差不多一成。警方曾經在暑假期間推行單車安全教育宣傳,奈何遏止不了嚴重意外。過去十二天,差不多每四天就有一個人死於單車意外,最新兩宗更發生在單車徑相當發達的沙田。- l' K" o, _) \
' h3 {/ r. I" Y2 }$ U5.39.217.76單車作為交通工具,兼具環保、健康、廉宜的優點,本港單車手近年在國際賽事中成績令人鼓舞。用作消閒、運動和代步,單車在港日趨普及。要達致意外不隨人數增多的目標,一般來說可循三個途徑,即基建、規管和教育。
4 T j# c- s1 u: g- P* d1 j公仔箱論壇 5.39.217.767 f( o, Q# M9 a+ i
% R9 j3 I* p' c' Q: z' X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x8 }3 W: l! i+ n
單車徑基建須獲善用
6 C, W$ }$ o9 ^) I7 A tvb now,tvbnow,bttvb# i: y6 |& [- ]. W) i a- s/ r* M2 E
公仔箱論壇, U+ C6 }, F/ z# m5 J n! E
大部分的致命意外,發生在單車與汽車相撞。盡量增闢單車徑,與馬路上的汽車隔開,可以減輕相撞風險。在市區方面受到較大掣肘,市區路窄車多,港島更是斜路急彎處處,就算部分人士建議在維港沿岸闢建單車徑,要面對為此填海是否具「凌駕性需要」的法律限制。比起港九、新界較多地點適合廣闢單車徑,以沙田為表表者。偏偏最近兩宗致命意外都發生在沙田,顯示要全面解決單車意外問題,還需要其他方面配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h/ V" K: [8 m
* M5 [5 a6 e! U原因之一,是單車徑不可能伸延至每一個角落。昨日在沙田醫院附近不幸與小巴相撞死亡的婦人,早上騎車沿單車徑到醫院上班,就是在最後一小段沒有單車徑的路面遇事。
- \4 M8 N- {( `5.39.217.76
; i' u0 _9 W6 K; R原因之二,是有人為貪圖方便而棄單車徑不用。數天前在沙田沙角邨同樣與小巴相撞而死亡的中年漢,便是貪方便橫越六綫十字路口,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
" ]& v$ L& F; h;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9 v1 ~2 e8 _1 a( U P
|8 w3 J T+ G4 j( V0 K& H5.39.217.76藝高者安全意識反弱
* P0 c! U9 f# P6 k j% P( R
( X3 Q+ S, e x+ ]3 j* c*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5 t! U! @$ L8 `# j
執法和教育,是靈活協助騎車者善用路面的軟件。根據法例,有單車徑而不用,可以被檢控,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警方去年全年票控與拘捕了九千二百名騎車人士,比前年增加了三成二,他們多是在行人路上騎車,不遵守交通燈號及運載其他人。無論撞車撞人,騎車者受傷風險都較高,單車手應該要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
, \) F' T' |# e* \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A" l* n, v7 C! U1 x) I$ L$ _
現時當局主力向青年和初學者灌輸安全意識,致命意外卻往往發生在騎車經驗豐富的人士身上,他們自恃「藝高人膽大」,在馬路上馳騁,當局在宣傳策略上宜增加這類對象的比重。
3 h' u; J, D, y8 a& z& X4 _1 n
7 H; f6 B7 T+ S5 ?2 f) V- ^$ b" S$ R$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經過多年宣傳,現時多了騎車者戴保護頭盔,但尚未普遍,原因是不少人覺得戴頭盔麻煩及不適,與要冒的風險不相稱,尤以稍有經驗又在單車徑慢騎的人士為然。現時意外傷亡風險最高的,是騎單車在馬路車叢中穿插的人士。當局可以研究,立例規定在馬路上騎單車必須戴上頭盔,就如電單車手一樣。tvb now,tvbnow,bttvb3 X: I7 H) J. {3 q- |, i( W: c& S
% q) w8 L: K8 k$ N1 Q: a
2 [7 O6 N! s7 V+ @) a 7 u" b( q4 ~& P3 n7 [
, N( e! P8 O" r, ~3 T$ m$ j tvb now,tvbnow,bttvb y& o' E \/ f2 u$ _$ n
來源 / 版權所有:以上所述媒体 / 作者
m, X# n0 n( I) Gtvb now,tvbnow,bttvb(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 其它媒体 / 作者 ,不代表發帖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