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衝擊諮詢會元凶 張華tvb now,tvbnow,bttvb" u1 _, W+ M1 N* k2 N
' v# e4 f2 h1 G X* S
* U6 Y; G) e8 z e% btvb now,tvbnow,bttvb上周四,替補機制公眾諮詢論壇發生「意外」,數十名激烈反對這場虛偽諮詢的市民衝進會場,佔據講壇,林瑞麟要避走後台,而示威者與保安人員推撞,造成花盆、大門等設備受損。事後,輿論一面倒批評示威者,翌日《明報》社評本來批評特區政府打壓新聞自由的倒行逆施、官媒在摧毀香港核心價值,但文末也不忘譴責這些「激烈行為」。公仔箱論壇; M8 L# G5 |/ ^0 E/ U& Y
; s5 m; W$ m2 |( j& t _' ?公仔箱論壇從報紙報道及電視畫面所見,示威者確實「很激烈」,而在「以文會友」的諮詢會上「搗亂」,當然惹來不滿,更何況香港社會「進步」到對「社會秩序」近乎零容忍,社會上稍稍出位的言論及動作,通通被視為「激進」,支持的就被視為鼓吹暴力。可是,我們(特別是傳媒)從不深究「激進」、「激烈」背後的問題。
# i2 S+ [2 J, i: S6 C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Y9 k' @' m' X7 O; D
美國「九一一事件」,我們當然要譴責這種視人命如草芥的恐怖襲擊,但西方社會同時間也花了很多精力討論為何出現如此極端的伊斯蘭組織,反思美國的責任。英國今年的青少年騷亂,固然有很多譴責的聲音,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輿論在反思英國制度的缺陷、政府政策的失誤等。但反觀香港,每次示威者「激烈衝擊」社會秩序後,只會招致嚴辭斥責,卻沒絲毫「孰令致之」的討論,彷彿一切都是「搞事分子們」吃飽飯撐的!
+ r5 R2 k0 I+ ]" F$ F
; f' W3 K+ z3 {, a" c' N( V4 B1 atvb now,tvbnow,bttvb以今次替補機制諮詢論壇為例,傳媒個多月前已報道,接受報名後不到兩、三小時,名額已爆滿,令很多反對者想入場也不得要領,質疑政府的報名機制不公平,令建制派壟斷了會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P! h8 n6 ]9 y" L' }# d
$ a) I4 A) ^" B+ m
諮詢會上,絕大部份發言會眾都支持政府,與台上的林瑞麟唱雙簧,跟絕大部份市民反對政府方案的民意,形成強烈反差,而當時會場還有少量空位,主辦方卻拒絕讓門外排隊的市民(多為反對者)入場。這樣一個只收集支持者意見的諮詢論壇,又有甚麼實質意義呢?政府不是在浪費時間自掘墳墓嗎?tvb now,tvbnow,bttvb4 A, l, t0 e* E2 C
6 k+ S5 @! x+ o/ Y% q; O5.39.217.76大律師公會對政府的替補機制諮詢發表聲明,指摘政府以偏頗態度進行公眾諮詢,無法真正、正確或充份反映市民意見,令民意被操縱,「諮詢只能朝着政府預定的方向進行,得出港府希望得到的結果」。以「自己友」撐場的公眾諮詢論譠,不正是大律師公會所批評的假諮詢嗎?5.39.217.768 W7 Y, m$ |: r( w& P
/ O G3 W( V/ o) u& m+ y( ~) f( Vtvb now,tvbnow,bttvb香港政制本就向建制派傾斜,反對意見鮮被制度吸納,輿論又掌握在對「秩序」有天然癖好的精英手上,就連諮詢論壇也不能參與,在此情況下,難道要反對者坐以待斃?在譴責示威者之前,請先抨擊這種不合理的政治制度,以及假諮詢的不當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