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家在蒲种的家长,为了他们子女无法获派至蒲种区内华小就读,而拉起横幅抗议。 5 |% r t( C4 W8 q' m6 i( q
老实说,这类新闻,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家长漏夜排队,为的是让孩子能够挤入华小,活了几十岁,被迫在学校外面餐风露宿,只为了抢学额。
) c2 i1 L$ g0 ?( g- E5.39.217.76 今天,社会进步了,家长们不再需要抢学额,因为学额有了,不过是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华小。' o8 H4 b" ~( X& _8 P: S& M
让孩子在住家附近读书,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全是方便家长接送,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不必舟车劳顿、长途跋涉,才有好的精神求知、求学。
; g; y3 Z5 I! X! q6 r2 Z2 G2 F 按照社区人口办学校、满足各族群接受母语教育的需求,本来就是国家应有的政策,因为培育下一代的任务,本该是超然、神圣的,不应沦为政治课题、也无关种族敏感、不是零和游戏,更不应被政客绑架。公仔箱論壇' n* h9 |" [' j9 r, L B% X
但各种教育怪象仍是天天有、年年发生。6 `/ i6 `1 E* K& L' q' Q
扩建非长远之途
5 u) e, o, X2 J. b( O 城市人口爆满、华小不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增建华小的呼声,不曾停止,但有关当局至多只是作出权宜之计,稍作安抚,无法一劳永逸解决学生严重爆满的问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1 _0 W/ O( ], l0 g; }' J
要知道,扩建,只是一时之计,非长远之途,因为新的校舍同样会爆满,同时还会衍生教师人手充不充足的问题。
% R+ k* h2 E; W7 Y" X6 F, J 谈到华小、华教,免不了回顾前人兴校、办华文教育一路走来的心酸艰辛,有人因而质疑,为何华教总是走不出悲情?为何华教不能走出华社?
$ { c& R- y6 T8 i) D.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是华教走不出悲情,而是现实生活中一再上演各种怪象,一再提醒我们能有今天,靠的就是华社,以及那一股对母语教育的热诚、执著。
: t7 {9 ^" u( \5 v8 J0 P& _ p* U( {/ _5.39.217.76 教育,在于立人,不是为难人,看来,我们是越活越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