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法》實施二十周年的貢獻 劉慧卿
. m) {( l( G# T6 o5 [: W/ Gtvb now,tvbnow,bttvb) a- L% Q: D7 x' S0 |$ J
- |+ o! x# g0 V; [公仔箱論壇每年暑假都有大專學生到筆者的議員辦事處實習,和他們閒談,發現他們對《人權法案條例》(《人權法》)、人權概念和國際人權公約都不甚了了。大專學生尚且如此,其他市民對人權的認識更為不足。民主黨月前進行一項調查,發現雖然《人權法》實施至今已二十年,仍有近四成被訪市民不知道其存在。: w/ `: y1 L9 D. C
5 m& [; p- A( R/ ?3 B+ ^公仔箱論壇《人權法》的重要性,是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大部份權利納為本地法律。《人權法》配合《基本法》,以及《基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適用於香港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形成維護香港人權的三頭馬車。公仔箱論壇( E0 n: i( a( W& G
: ~! w2 t n# j, t+ W' e1 f+ c
市民因此有權透過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審查行政機關所行使的權力。立法機關通過的法例必須符合人權公約,而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前亦須評估條文及安排有否觸犯《人權法》,部份法例如《通訊事務管理局條例草案》更是加入條文,寫明當局在執行職能時須符合《人權法》。. D, h7 l- }' C8 x( I: b
* u* h* `$ g* M# A6 T5.39.217.76法院於過去二十年處理過很多涉及《人權法》的案件,當中不乏未能成功挑戰政府的案件,例如關於燒國旗和取消兩個市政局的案件。成功挑戰政府,令法庭基於不符合《人權法》而判政府敗訴的重要案件則有二十宗。其中不少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令政府修改法例及政策,例如梁國雄挑戰《公安條例》、《電訊條例》有關政府截取通訊的做法、被囚人士的投票權等。
5 H" b. ? u3 @" r! H/ M9 Y/ j3 |3 l7 D7 W W& A/ ^) }2 b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香港已確立了一些評估公共行政和立法有否違反人權的準則,任何對人權的限制都必須立法確定,而限制必須符合國際公約所訂定的原則,例如基於國家安全、公眾秩序、公眾衞生、公眾道德,以及其他人士的自由和權利,這些限制亦必須合理和相稱。
; p" G5 J5 ]: H3 C: o2 mtvb now,tvbnow,bttvb
) h6 q# l, g0 a% D$ g但是,捍衞人權不能只靠昂貴的法律訴訟和法院的公正裁決。進行人權教育,加強巿民對《人權法》和國際人權公約的認識、推廣人權思想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推動巿民認識爭取人權、維護人權、尊重人權、珍惜人權的價值是法治社會的後盾。很多市民不知香港有《人權法》、缺乏人權意識,會削弱《人權法》捍衞基本人權的作用。
3 K( w5 P0 w+ [* h5.39.217.76
; v6 E- n; q# H% T藉《人權法》實施二十周年,正是推廣人權教育的好時機,可惜特區政府並不願意這樣做。相反,當局更解散了公民教育委員會轄下的人權教育工作小組,接手做有關工作的宣傳小組卻忙於推行以「輝煌里程」、「和諧社會奧運精神」、「社會和諧添幸福」為主題的項目。5.39.217.760 P) V. R6 Y: k* K i$ k6 t# i) z
tvb now,tvbnow,bttvb# w: f+ o$ [) ^, ?9 D+ C6 \5 M' ~7 N$ e
政府推行愛國洗腦教育、「河蟹」和歌功頌德的活動雖可取悅中央政府,但回歸二十年,香港仍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較為自由、尊重法治和人權的城巿,與《人權法》、《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至市民熱愛自由和法治的香港價值有直接關係,這亦是香港能夠維持獨特地位的關鍵,特區政府更不應捨本逐末,意圖以愛國教育取締人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