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教育界的「蝴蝶效應」 梁亦華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7-16 08:29 AM 編輯
. n; `- F2 g7 i( p( A5.39.217.76
1 c( p; ~, H& W( a公仔箱論壇教育界的「蝴蝶效應」  梁亦華
& B# E' |# d5 c; u+ g- Y)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 a# q' Z9 Z! J2 v

' a" v* ~$ J8 `tvb now,tvbnow,bttvb近日,網絡上流傳一段令人為之側目的短片。片中頑劣小童大罵父親與街坊,囂張的氣燄與用辭與其稚齡毫不相稱。市民觀看後,多只慨歎「一代不如一代」,又或由資深輔導員給予「專業」意見。假如小孩依舊頑劣不改,便是師長教導無方了。新一代受傳媒風氣與互聯網所影響,固然為管教帶來困難,可是我們整體的社會氛圍,又能否讓父母或師長有充份權力管教下一代?& d7 I( {2 Y! K) ]. z2 U9 s
公仔箱論壇  y: I5 `( J* j. G$ T  }
數千年來
,中國傳統的教育重點與西方截然不同。中國教育重視德育與態度多於內容,課程主要是包括古代聖賢關於德育、倫理或人際關係的訓誨,視紀律為適應社會所必要的訓練。在中國傳統中,學校重視校風,以塑造「完人」、「君子」為目標,能力的重要性顯然不及求學態度,故有「勤能補拙」、「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等語;相對而言,近年教育局卻不斷提倡西方以知識技能為本的課程目標。誠然,知識的吸收與技能的訓練是現代社會所必須的,然而在一些包含傳統文化承傳的學科,如中國語文科,經課改後都變成一個個標準化,便於被考核的技能點,昔日的儒道經典,均被割裂式範文所取代,學生品行每下愈況,自是無可避免。
tvb now,tvbnow,bttvb9 F  T5 p! _: ^& B$ x  |5 q
公仔箱論壇# R, ?( d% T! m* a  e, A" q
其次
,在殺校風潮的影響下,家長學生對校政的干涉日漸增加,孩子逐漸具有成人的權力,卻不需承擔相應的責任,緊密的課程與行政工作又令教師難以兼顧學生基本的價值觀與德行(尤其是謙卑與自律),學校以往人格培育與社會化的功能只能靠家長繼承。一旦家長教不得法,又或因生計無暇兼顧育兒重責,學生便會放任自流,自行跟從傳播渲染的那些戲劇化和受污染的「社會規範」。
5.39.217.767 P; B8 }. r7 y) `: D

  l; Y' p9 ~2 r: I" ^&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時至廿一世紀
,筆者並非要回復以往教師專權的極端,然而若未來的教育方針依然盲目西化,着重技能為本,處處以學生感受為先,削弱了教師的領導與社會教化職能,最終只會培育出大批只知權利,不知道德責任的新一代。數十年後社會動盪的源起,實始於今天教育政策所產生的「蝴蝶效應」。

; a) m/ w. Q1 ^$ i/ ~#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