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自青藏高原而出,一路曲轉流廻,奔騰而下,不知穿越了多少山陵溝壑,在大江兩岸造就了眾多的雄奇美景,燕子磯,便是其中一處。 燕子磯為長江三大名磯之一,在南京北郊觀音門外,是岩山東北的一支。夜晚登臨,水月皓白,澄江如練,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燕子磯,地處南京城東北部的長江南岸,海拔高度雖然不高,磯體也很小,但因其兀立在浩瀚的大江邊,三面臨水,磯崖險峻,卻也顯得峭拔巍峨,從江面上望去,磯身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燕子,故而得名。清人曾有詩讚曰:“臨江峭壁不知數,第一玲瓏燕子磯。”! [% q6 r& M! C* d3 e5 D
南京自古為六朝金粉之地,燕子磯因其景色壯麗,自然引來眾多文人名士來此吟詩作賦,帝王將相們,也曾多有登臨。現在進入燕子磯,還可見一道陡曲的石砌山徑,這就是當年皇帝登磯頂的“南巡蹬道”。! D% @4 n- Y# N% } |
傳說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曾微服來此一遊,並留詩一首:“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挂鉤,稱我江山有幾多。”朱元璋的文採不算上乘,但這首詩還是不錯的。長虹作桿,彎月當鉤,燕子磯為砣,欲秤天下,氣魄自是不凡,可與劉邦的《大風歌》相媲美。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應該是知道江山的份量。可他的子孫們,卻大多是些不爭氣的“無賴兒郎”,不過300年,清兵已飲馬長江,桃花扇底,送走南朝。' Z( @$ F- d. O( m+ N
康熙多次下江南,除祭奠明孝陵外,也曾登臨燕子磯。他面對大江東去,不能不概嘆世事興衰之滄桑,並告誡駐金陵的滿清官員們,切記明朝覆滅的教訓。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登臨燕子磯,每次都賦詩,並題寫了“燕子磯”三個大字。現在磯頂禦碑亭內的石碑,正面是乾隆手書的“燕子磯”三字,背面和側面,則刻有乾隆的禦詩:“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林相鑿久相安。”字裏行間,可感受到做為盛世皇帝的那種自得和悠然。
8 \, O1 }* I& `; u8 h0 [) S5.39.217.76 然而,就在乾隆最後一次遊燕子磯的62年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硝煙裏,英國侵略軍在燕子磯搶灘登陸,直逼南京,迫使清廷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自此開始了飽受列強淩辱的歷史;再過95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慘劇,數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燕子磯的江灘。乾隆皇帝的禦碑亭也幾度成為廢墟。“一峰飛插長江裏,其勢翩翩如燕子”,玲瓏如燕的燕子磯,卻承載了民族眾多的恥辱和痛苦,那赤色的砂礫岩壁,似乎正昭示著那血與火的歲月,“磯頭灑青淚,滴滴沉江底。”
8 H% r/ }5 }& l2 a' T% v) ~: X 數百年的風煙散去,燕子磯依然在江畔展翅,磯頂的禦碑亭旁,迎春花已吐出金黃,極目望去,大江水天一色,霧氣迷茫,江風中也帶著濃濃的春意;當年李白醉題“吞江醉石”處,奇石依舊枕寒流,確是把酒問江天的佳處。眺望遠處,長江二橋猶如一把巨大的豎琴橫跨兩岸。經俯江亭,在觀瀾亭小憇,遠可觀江水流淌,近可聽江濤拍岸,赤壁之上“燕磯夕照”四個大字,在斜陽裏熠熠生輝。燕子年年要南飛北歸,可枉擔了燕子虛名的燕子磯,卻在這裏靜靜地守候了千年萬年,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燕子磯已聽夠了前朝舊曲,但卻仍未閱盡人間春色,春風又在吹拂著燕子磯。" S+ O$ d* K$ G9 }* \
燕子磯歷來是文人墨客臨江抒懷的勝地,史可法、龔賢等人都曾在此賦詩。 5.39.217.767 C6 ^) d9 m! y3 i
燕子磯周圍景致優美,在燕子磯西南方沿江的懸崖上有若幹個石灰岩溶洞,古時遊記中稱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頭臺洞、觀音洞、二臺洞和三臺洞。其中以三臺洞最為深廣曲折,洞中有觀音泉、小有天等名勝,洞右有石梯可達一線天。頭臺洞距燕子磯約1 公裏,洞內鐘乳石奇形怪狀,觀音洞與之毗鄰。其他諸洞景觀亦大同小異。tvb now,tvbnow,bttvb! V6 x, T( _; U: h* J
交通:乘8、64、125路、燕堯線公交車可達。5.39.217.766 T& ^. u- v( J5 O, b( o2 x0 \
電話:025-8531133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5 J) L/ k- G9 w
開放時間:7:30─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