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冷知識分享] 自己掏耳朵時的注意事項

“耳屎”也有人稱為“耳蟬”,醫學名稱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及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悄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聚即形成“耳屎”。
% X4 i! h% \8 q# Q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2 {8 E8 J" A+ K 天津華夏醫院耳鼻喉專家介紹說,“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因此應掏出來。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有人用手指甲、發卡挖耳匙甚至鐵籤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腫脹以及劇痛。即使掏耳時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習慣,頻繁掏耳,也會引起肉眼難以看見的隱性破損導致感染。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藥後會很快好轉,但如果誘發黴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會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傷耳膜,則可引起聽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復聽力有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 r$ s3 a% p( u9 L: m9 b  |$ y* S+ Z8 s5.39.217.76    5.39.217.763 P' A3 V8 V# K
因此,嚴格來講,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於“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特別是那些腺體分泌旺盛、俗稱“油耳”生成速度更快,專門到醫院掏耳太麻煩,也不太現實。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應做到如下兩點:( T( d$ M; Y, L# D) W' h; }; D
   
, [: s3 E4 o. C: j5 Y( I1 C' W% itvb now,tvbnow,bttvb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籤等尖銳物掏耳。
' k2 u2 F& c0 X- h( k! p5.39.217.76   
1 E. w  c: a- q' ?6 e公仔箱論壇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週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5.39.217.76/ y* S: _3 ]7 R1 T! M% e, T7 B
   
; N& q# l+ _& ytvb now,tvbnow,bttvb 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這時,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
http://www.tvbnow.com/index.php?fromuid=303286
thanks for sharing... is very useful
ok............
一個令你愛不釋手的人!!!
so useful thank you:onion14: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