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公信非兒戲 監督批評要中肯
2 Z% @4 W* B6 N; Z a/ Z2011-06-05
$ K6 `) S4 i& K+ F+ vtvb now,tvbnow,bttvb 0 a$ `' Y# M0 ^/ {
0 R) n5 S9 |; ^5.39.217.76(星島日報報道)僭建問題成為近日社會熱點,政界和名人紛紛成為媒體追查對象,甚至屋宇署署長也被指涉及圍封露台,惹來非議。公職人員理應遵守法規,同時奉行嚴謹的道德標準;然而,假如論者過分吹毛求疵,就會變成矯枉過正,造成當事人的困擾或行政資源的浪費。5.39.217.76$ s9 U6 M* q3 |6 F0 A+ J/ f
: e# }1 B K4 u) C9 Z公仔箱論壇高官名人住所被發現有僭建物,惹來知法犯法的質疑,牽涉範圍非常廣泛,特首曾蔭權的「祖屋」發現露台圍封,屋宇署經檢視後提出兩個選擇,一是自行清拆;或是請專業人士證明符合法例,為免公眾質疑,特首決定清拆了事。- N5 ~8 c8 O% T+ V% P* U
5.39.217.76" H3 e1 j6 y' J& N. E0 i
繼特首之後,又到屋宇署署長的住宅被發現露台圍封。事件惹起公眾關注,屋宇署署長在報道發表前,回應記者查詢時澄清,由於露台沒有拆卸或更改圍欄,不影響結構,加建鋁窗可以移動,符合照明、消防等條件,故此屬於豁免範圍,做法不涉違規。當有聞消息發表後,屋宇署即發表聲明,確認有關建築符合豁免規定。
: O8 w( ~4 q: A/ C ; z: Y" ]1 O" O5 N% x
僭建風波不宜吹毛求疵
* c- Q4 b* o6 R$ _! l+ r
; |) I) e1 q* z$ m" D$ E' t7 j) w對於屋宇署署長圍封家居露台,有學者批評署長沒有聘請專業人士申請,沒有做足避嫌工夫,有議員又指署長澄清容易引起公眾誤解,甚至惹起日後執法爭議。9 U, `# k \% O9 o
& C' m U' e ?0 e& S( U; ?% j" [公仔箱論壇公職人員應該守法,同時奉行較高的道德標準,這點是公民社會認可的價值,故此有高官被揭發違規,當事人立即要清拆,並向公眾致歉。不過,僭建風波發展至屋宇署署長的個案,事情已有矯枉過正之嫌。$ M) S1 d. Q: Y1 ^4 }4 v1 l0 {
i$ L( }& N$ `, [* n: K) d7 O6 a公仔箱論壇首先,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屋宇署署長以至高官特首都沒有知法犯法的權利,另一方面,他們也應享有其他市民應有的權利。在沒有證實犯法之前,根據香港的法律精神,他們和其他市民都是一樣的,都屬於清白。屋宇署署長的個案,至今沒有批評者指出他的加建物屬於違法,批評主要集中於他沒有政治意識,做足所謂的「避嫌措施」而已,但如果他的做法根本沒有違法,又是否需要一番門面工夫以示「避嫌」呢?5.39.217.76( h$ ?6 G# a# i; k
- r( {: C5 Q$ Z3 ]: c說到避嫌,有學者認為他是直接管理僭建的最高級官員,故此不能自己審批自己,應該聘用專業人士。不過,假若批評者對整個屋宇署的公信力都質疑的話,縱使有專業人士作為第三者,一樣可以質疑專業人士會忌憚高官權力,出現寒蟬效益,無論如何避嫌,最後都是黃河之水洗不清。4 v. g- ~, u6 R6 X1 Z) O
Q) ~ \% Q0 t3 x- Xtvb now,tvbnow,bttvb說到底,屋宇署署長今次圍封露台的做法,在社會上非常普遍,類似建築可以豁免,並非甚麼艱澀的專業難題,有沒有違規根本一清二楚,質疑者找不到官員確鑿的犯錯證據,在程序上兜兜轉轉,其實和在雞蛋裏挑骨頭沒有兩樣。署長若果為了遵守「避嫌」要求,明知毋須申請也外聘專業人士申請,然後又委任屬下行使本來屬於自己的權力審批,大費周章之餘,會不會變成浪費行政資源呢?事件一旦曝光,又會否被質疑用特別程序以求個人清譽呢?
, r; y1 Q$ G2 Z, D& x7 r L
0 ?# m6 b5 y. p( G0 E" utvb now,tvbnow,bttvb要尊重公務員專業精神
; Z$ C0 |0 n8 P# ^( X5.39.217.76
4 x+ @8 S5 K9 M僭建問題未炒熱前,是社會常有的現象。政府一貫的做法,是較為寬鬆和務實的,市民加建,若然沒有危險,當局不會即時下令拆除,當屋宇署巡查發現及認定為僭建時,就會發信勸喻或警告,業主這時仍有權聘請專業人士提出抗辯。假如業主決定不抗辯,在指令限期前清拆加建物,基本上不會受到任何處分,而若過時不作處理,就會面對「釘契」的懲處。這個做法一向行之有效,如果屋宇署署長家居的鋁窗有問題,屋宇署就會通知清拆,做法和其他市民一樣,若說事件會引起執法混亂,因出於議員的批評,引起公眾誤解的機會還會高一點。
4 I$ M1 G# W$ J. T! b5 Z9 V& w Z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w5 |% @+ z. u9 `, i4 b& V
如何處理僭建,本來是社會民生的議題,寬嚴應該考慮公眾利益,在業主和社區環境間求取平衡。對於公職人員涉及違規,議會及輿論有監督責任,在批評和質疑的同時,尺度應該客觀中肯定,特別要留意是香港公務員一向強調政治中立,奉行專業精神,任何人作出打擊政府部門公信力的批評時,都不應輕率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