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4 _; e, U5 m9 ^' x5 Y+ ^tvb now,tvbnow,bttvb
- \2 c# v3 x% B6 n7 n8 E& Q7 m9 k- _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tvb now,tvbnow,bttvb. X7 H1 T7 |! O) a3 }3 i6 x
' v) r# P1 j0 e( L# z5 w) P1 E6 V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E- i' u; D2 w9 w! c5 N/ z( H2 \8 P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b$ J4 r0 v& h: \& K) o& M/ V9 r
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青蛙現象:
. M# A4 G; R+ r) t
' o4 r8 ^$ n& N7 V7 e" i5.39.217.76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裏,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5.39.217.76- A2 G. ^/ B6 Y
公仔箱論壇/ f& q: Q; X7 c6 r2 q9 m6 Q
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裏,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7 l8 t8 X* `2 E* b% v2 }
% G" _2 ~* z- D# c. C) Stvb now,tvbnow,bttvb煮青蛙理論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 v5 G1 j, s4 Z% u4 G( A公仔箱論壇鱷魚法則:
$ t# [. ~% |# T9 J- X) Q1 J* s# K; `6 T6 n( D' I) }" y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 T9 ]+ q4 N" W5.39.217.76
5 A" \ e, i% B0 c) M7 x) _; ~1 l2 O你愈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最後整個人都被鱷魚吃掉。7 e. W0 _ |% V2 z!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U6 D8 c9 n( s" r4 Q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支腳。
' T/ Z1 O1 u7 @! V* B) P
5 b2 D* o% w: M: a0 o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停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否則全盤皆甚至傾家蕩產。」5.39.217.760 e' k% z C6 `
鯰魚效應:
; I6 M) e: y/ C;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w9 t$ H# y" {- I' ^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率很低。
4 |: [0 C- d0 K9 O9 e公仔箱論壇
Q& V) S& U3 `7 N) k I3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存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 L+ S5 U6 N. X0 C' K, _5.39.217.766 m( u h1 I' K% Y4 c3 d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竄,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
# j4 c$ n8 U% v, {, A- m4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6 y' r$ U- h8 P' I
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 B! E$ n3 ]8 d+ z- W公仔箱論壇羊群效應:
3 v/ J, O: S) C/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j% b# z; ^0 `# j
領頭羊往哪裏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裏走。
6 C8 Z6 b1 f! u. O- n4 ^# ^" G# Z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7 b+ P& u! e5 l/ u/ ], P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 E! J7 N"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刺猬法則:1 r7 }. E) W+ }: ^: T" `( }$ Z1 L! l
tvb now,tvbnow,bttvb) T! o1 k; t! C+ y# L
兩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
# f* R( G; _+ V( W/ `9 T! n5 U
% M8 W& e1 G0 S! p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
2 T. J- ?3 @6 _!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 a5 l" M( v" b1 r
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刺傷。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8 |' n8 W5 z; D' H- l! w, Ntvb now,tvbnow,bttvb手錶定律:tvb now,tvbnow,bttvb! T% ?" F6 z: J# w
5.39.217.76 ]* E; O- |; U; ]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只有一支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支時卻無法確定。公仔箱論壇" J+ P! D( t( g, R. M( h0 ^. w" _
; z5 ?8 z; s4 T1 S) d' C, k8 x* f. Z
兩支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5.39.217.769 T6 i9 E: R3 v! A- e6 y5 X. E
5.39.217.76. i g+ T+ w" g; V) t3 T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 H3 {1 M `: x) ~+ G,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木桶理論: D9 c; w( L: ^$ A3 C3 W
; ^9 M. [! B) G2 n- C( |- s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麽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Q' F( }6 j8 u8 v. G% U8 _/ a% o
破窗理論:5.39.217.764 W9 P+ D% ]% n+ p
公仔箱論壇5 D% p8 ` r, W( ^1 b* t8 ?( a9 Q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1 x0 X1 `: m: ?8 Y) v/ D( c* ]4 h
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5.39.217.769 c6 b+ q6 z' t/ [" D- B
% f2 L- \+ x3 G( w6 `9 M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2 {4 f, Y6 L1 B+ l! c" v5.39.217.76公仔箱論壇+ y1 ~* l7 N/ B6 ~, U1 b; \
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5.39.217.76# o, ?, J! `2 s9 L8 q. G
# v7 v/ M, x& a)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 t4 T* w$ {2 p4 l公仔箱論壇
! w: t* u+ O% e!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公仔箱論壇1 S( ]8 v8 n8 q) e! C$ ~
馬太效應:tvb now,tvbnow,bttvb- z! F+ f9 d. p% k7 ^1 R$ `
tvb now,tvbnow,bttvb3 A# J7 G, m0 E. F B! t5 J
《聖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s7 H d5 ~6 K' D% K5 H/ c) G( b
- S! b; J0 f$ f% Z' itvb now,tvbnow,bttvb社會學家從中引申出了「馬太效應」,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