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剖腹自醫”:不忍見以“禍”求“福”

     53歲重慶農婦用菜刀剖開自己的肚子,放出腹部積水自醫,事發一周後,在有關領導的關注下,吳遠碧被送到江北的重慶市中醫院。(5月23日《重慶晨報》)7 `6 E% s2 o  d* g5 i7 H
   這條新聞最讓人痛心的就是結尾處病人鄰居的一句話:“如果這一次能根治這個病,吳遠碧也算因禍得福。”這句話,讓人心悸———這些年,這樣的“因禍得福”是不是太多了點?什麼“兒子為救母打劫,母親獲捐款治病”……這些撕裂人心的新聞,讓人覺得,在弱勢狀態的人與“福”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他們獲取“福”的路徑,實在是太過于悲壯。
4 l' v5 z3 t" {3 A7 y公仔箱論壇    其實,這就是時下某些底層百姓遇到困境獲得救助的一般模式:媒體報道———領導重視———職能部門積極行動———問題得到解決———媒體再次報道事件解決過程,並得出“因禍得福”結論。
1 X& @5 G- H: e( E5 n, m' S  w公仔箱論壇    這樣的機制缺陷就在于官員和媒體都有自己的專門屬性,不可能對多數常態的病痛與苦難全方位做出反應,裏面有撞大運的成分。公仔箱論壇' a# _' b& l; N% Y$ Y/ w
    我們的社會應急救助機制,能否更便捷地直達最需要的人群?比如通過熱線直接與民政救助機構或社會福利機構取得聯係,得到他們從資金、政策咨詢到具體求助的幫助,而無須撞大運式地去等待從天上降下的“福”或幹脆以極端“禍”的方式,去求得所謂的“福”。9 I; ~/ k. W$ K8 _, B" W* o
    兩條魚在幹涸的河道上相互吐泡沫式的救助固然感人,但我相信,包括它們在內,所有的人不會樂于去看這樣的感動,倒更寧願看到它們都在清瑩的水波中,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
0 [6 T( F  {9 I$ d# F, x1 W    曾穎(作家)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