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兩項關於新加坡的新聞特別引人關注:一是2011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新加坡由去年的排名第一退居第三;二是新加坡大選人民行動黨受挫後,李顯龍總理進行內閣大改組,形象清新的第四代接班梯隊出列,廣受國內外好評。
" c3 [9 H/ E- d9 x3 S5.39.217.76 / a3 y7 I2 M' n9 y
論國家競爭力,新加坡不是第一就是在三甲內,似乎已司空見慣。多年以來,許多新興國家的官員與學者專家絡繹於途,考察新加坡的交通、住宅、教育、法治,普遍的心得都是深感佩服。但回國之後,往往也發現國情有異,很多是想學而學不來。所謂國情相異,最主要的新加坡有一個威權體制,有一個獨大但是開明而有效率的人民行動黨,以及還有一個高薪、廉潔、充滿生命力的文官部門,這些許多國家都沒有,也未必一定要有。人民行動黨經過這次大選挫折後,一口氣換掉十幾個內閣成員,改由新人入閣,以回應年輕選民對時局改變的要求,這種魄力與決斷力也是許多國家想做而做不到。儘管如此,他山之石可以改錯,我們仍願從另一個角度嘗試剖析一下新加坡的成功之道,供有心人士參考。
; W8 I" M8 t, c rtvb now,tvbnow,bttvb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地小、人少,資源少而可以有大能量、大發展,必有一套機制釋放或激發了所有限資源的潛能。不用說,這就是市場機制,新加坡確實是國際公認無論在貿易、金融、產業各方面都能做到自由化、國際化的國家。不久前,美國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時報公佈“經濟自由指數”排名,全球8個真正的自由經濟體中,新加坡僅次於香港位居第二。所以香港、新加坡兩地都是個兒小能量大,自由經濟市場機制肯定是最主要的關鍵。然而,新加坡有的還不限於化。從經濟理論角度瞭解,市場機制作為一種資源有效配置的設計,有若干基本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是關於外部成本、調整成本與交易成本的處理。 tvb now,tvbnow,bttvb+ x8 a5 C3 ?* _
一般人都知道新加坡政府對個人行為有很多的約制,不少人認為是對個人自由的侵犯,其實完全不是。因為公共政策規範的就是大眾的行為,規範的目的就是使每一個人在追求自制的過程中不致侵犯他人的權益。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但要做到,特別是通過公共政策的設計與執行,將個人行為產生的外部成本“內在化”,藉此以調和私利與公益之間的矛盾。所以在新加坡,只要個人行為不致侵犯公眾或社會的集體利益,一律自由,否則,即適當約制。將市場機制中的外部成本完美地處理,是新加坡社會展現活力而又能獲致和諧法寶。
- C: V* b3 W2 C) ~) E公仔箱論壇其次,市場機制的運作涉及資源不斷地調整與重新配置,其中無可避免地會產生“調整成本”。調整成本通常在土地資源與人力資源市場最容易發生也最可觀,避免及降低調整成本最好的做法是前瞻性的資源。無論在土地政策、國土規劃、城鎮興建、組屋政策、教育政策及職業訓練各方面,人們都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的卓越表現。
2 R8 s% @! ^. Z; K8 ^8 T再次,市場機制的運作是通過不斷而大量的交易來進行的。有交易就有交易成本,有的交易成本微不足道,按照行情買賣,一句話就成交;有的交易卻不簡單,交易雙方投入極大成本卻未必雙贏,最常見的就是工資談判。但新加坡政府卻是通過國家薪資委員會的設計運作,由勞資雙方與政府代表共同討論每年的薪資調幅,真正體現出“利益共同體”的精神。
6 R2 K3 }, ~: z'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般先進市場經濟國家大約能處理好外部成本與調整成本,而新加坡則更能處理好交易成本。所以,新加坡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激發所有資源的潛能,另方面又通過制度、政策與組織的優異規劃運作,化解及排除市場機制在交易成本、調整成本及外部成本3方面缺陷。 7 l9 U! |( x; G T V. @
許多人常問:“新加坡能,為何我們不能?”要解答此問題,第一要問,我們要學甚麼?第二要問,我們能學甚麼?新加坡作為一個經常第一的“典範”,確實是實至名歸,絕非倖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