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两线制」的历史演变

首先,战后的「两线制」未开花已夭折。战前马来亚曾出现马共(1930年)及马来青年同盟(1937年)等左倾组织;战后本地也出现诸多种族性政党,如左倾的马来国民党(PKMM,1945)、以及1946年成立的国大党、巫统等。巫统是为反对英国强行实施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而成立,纯粹是马来人大团结运动的开端,创党人是拿督翁。5.39.217.765 O4 ]- u1 H# d( b- _- z2 j& R
即使在1947年时,马来国民党组成的人民力量中心(PUTERA)与陈祯禄领导的泛马联合行动理事会(AMCJA),在联合提出「马来亚人民宪章」不果后,发起马新同步大罢市,也未能促使英方改变计划。它在1948年2月1日正式落实与巫统及各州统治者达成的「马来亚联合邦协定」。
6 y: c  M& h$ s) \, c2 Q" Z9 M第一次试图孕育两线制宣告流产。在这之后,马来国民党被查封(1950年),而参与AMCJA的马来亚民主同盟(1945-1948年)也解散了;种族性政党主导了后来的马来亚政坛。
- S+ v. N6 s9 e8 V.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949年,陈祯禄创立了马华公会;1954年,巫统、马华、国大党正式组成联盟,准备参加1955年的普选,结果旗开得胜,奠定了种族政党上层合作的政治格局。战后虽也出现非种族性政党,如1945年的马来亚民主同盟、林苍祐的急进党(1951年)、脱离巫统的拿督翁1951年另创马来亚独立党(1954年易名国家党)、劳工党(1951年)、回教党(1951)、SP及DR辛尼华沙甘兄弟领导的人民进步党(1953年)及布斯达曼的人民党(1955劫难无止境年),但势力范围都有种族倾向。
5 i; C; q2 @5 s3 h9 g. I9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二,虽然独立后又曾一度出现「两线制」,但在种族政治大环境下终告消失。联盟在1955年普选中大捷后(以51席对回教党1席)领导自治邦政府,东姑阿都拉曼出任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1 c" q# Z! H8 M! A
联盟钳制社阵街头斗争( @% g  d! d/ p6 O4 c  Y6 q
1957年东姑成功领导马来亚独立,在独立日的同一天,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的社会主义阵线(社阵)宣告诞生。1959年独立后的首次大选,虽然联盟占尽优势,但反对党也从中涌现。马华参选31国席,赢得19席;成绩差强人意,但不算太坏。社阵在城市夺下8个国席,也在市议会及乡村议会大有斩获。回教党取得丹州与登州的执政权(登州政府后因内部倾轧倒台)。回教党在巴哈鲁丁领导下,与社阵有某种程度的默契,成了「两线制」的同路人。公仔箱論壇) l$ T! A" ^0 p5 r) n+ R& A( X
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两线制」已不明朗。社阵领导五邦(马来亚、新加坡、沙巴、砂拉越及汶莱)社会主义政党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配合印尼苏卡诺总统的反大马运动;另一方面,联盟对左翼的街头斗争展开钳制行动;加上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第三势力插足马来亚,使到左右派的「两线制」斗争出现变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N# K* @3 U
果然在1964年的大选,尽管社阵在1963年接纳由前农业部长阿都亚兹领导的国民议会党加盟,但在反大马的阴影下,华人担心社阵与印尼走得太近,选民把票投给了联盟。因为行动党对联盟和社阵左右开弓,最终是联盟,包括马华成了大赢家,行动党也只胜出一席。
; ]" {6 H) |: m3 t4 @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退出马来西亚后,李光耀年初邀约除社阵外的反对党组成的非共「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无疾而终;社阵也因内部矛盾在1965年解散,劳工党与人民党各自为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l/ X2 R; n7 g( P
其三,「513」事件后,两线制更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便1969年的大选反对党意外地痛挫联盟执政地位(反对党在140个国席中占有66席,巫统51席,马华13席,国大党2席,联盟首次失去2/3多数优势),槟城也变天,改由民政党上台,而雪兰莪及霹雳则政局不稳,但两线制未曾浮现。
+ I5 `' J. K" a0 U! g( t3 @& t&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因三天后不幸爆发「513」流血事件,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落选的马哈迪痛斥首相东姑领导无方,促他下台谢罪。政权转移开始,敦拉萨成为实权人物。5 n3 L9 {2 O( E; J' e
「两线制」制衡一党独大
* C8 k* [9 v9 b! I& L" otvb now,tvbnow,bttvb而反对党无法推心置腹连成一线,更缺乏仲介单位拉拢回教党。反对势力脆弱的基础,很快被敦拉萨所利用。从1972年的联合政府,到1974年联盟转成国阵,巫统收编了回教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使反对党阵营中剩下行动党(赢13国席,随后4人跳槽)及砂国民党(被敦拉萨排斥),什么「两线制」连影子都不见。公仔箱論壇' d+ g4 m; c, n3 L
其四,来到马哈迪主政的80年代,虽然有听闻所谓「两线制」的口号,但只昙花一现。1987年巫统党选中,东姑拉沙里败下阵来,在1989年另立46精神党,声势一时十分浩大,也分别与回教党与行动党结盟,引致了加盟行动党的林晃升提出「两线制」的斗争,最后还争取到沙巴团结党加入,一时之间,「两线制」在眼前一亮。公仔箱論壇2 m) `* X7 k% X' n
然而经过1990年大选较量后,46党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扶起回教党重掌吉兰丹,及差点送行动党入主槟州外,其他一切未变。马哈迪随后收拾了沙巴团结党,1994年巫统东渡成功,沙巴改由巫统「当家作主」;不久拉沙里鸟倦知归,解散46精神党重投巫统。这一来,两线制在马哈迪统治下,找不到生存的土壤。
3 Z' U' d7 V7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五,安华跌马后,意外地扶起两线制,但它的生存是备受考验的。1998年马哈迪革除副首相安华,后者不甘受辱乃发动「烈火莫熄」政改运动,在马来社会点起熊熊烈火。他成立国民公正党,拉拢了回教党、行动党、人民党组成替代阵线(替阵),形成两线制挑战势力坚固的国阵。
+ d# ~3 {& r& A0 S5 D% _3 m;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1999年大选只造就回教党辉煌于一时(赢得27国席及执政丹登两州),行动党却在宗教阴影中失掉林吉祥与卡巴星两尊大炮(双双在国会落选)。担任主角的国民公正党也只是取得立足点。2004年大选中三党各自为政,更使公正党只剩硕果仅存的一个国席。$ d+ S$ ~) r) M, q3 z6 w! K" _
若非安华出狱后在2008掀起滔天大浪,两线制是很难诞生的。既然它是个意外的收获,能否茁壮成长有待时间证明。这三年来,公正党内叛党事件层出不穷;回教党又不断被巫统召唤,也使「两线制」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下面对冲击。「两线制」是否能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未来的大选结果,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