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日報4月30日的社論說,各國中央銀行,紛紛採取各項措施,關注物價的變動。中國是這波對抗通膨最積極的代表,半年內七次調升存款準備率,也是今年以來的第四次。德國也因為抗通膨的考慮,而對歐洲債務危機的紓困方案始終抱持非常嚴格的態度,美國同樣有一派人士認為不能對物價膨脹問題掉以輕心。
S ?5 E0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2 R( X9 u* X! Z P$ Y' q
社論說,學理上,各國央行被賦予穩定物價的重責大任,因此,央行抗通膨可以說是天經地義。只是這項公共政策的必然性,甚至把物價穩定目標列為貨幣數量控制的機械性操作,也只在1990年代於紐西蘭、加拿大、瑞典和英國獲得驗證。
: R; w3 j/ ]0 I% A; h9 p公仔箱論壇8 _& \" `9 M/ l9 V
近代以來,全球性物價明顯上漲,而被認定為全球性現象的當屬1970年代,兩次由石油危機所帶來的大通膨時期。然而,對該現象原因的探討當中,很少把它歸諸於貨幣數量,反而是一致地認為是“自外於”經濟體系,典型的說法是來自能源價格人為的抬升所造成,與貨幣數量並無相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 g# j/ W7 B! f3 u& D/ r( H
( M! `4 F! i1 A l) j8 ?6 N5.39.217.76 事實上,1973年的物價暴漲有一部分確是對主要工業國家在196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初期貨幣政策的反應。關於貨幣政策與通膨間的關係,有部分學者主張,應扣除能源和糧食的“核心物價”才是政府所應特別重視的,因為能源和糧食這兩種價格,經常受到天候和人為因素而造成劇烈波動,如果一併納入通膨或物價問題,央行就有可能不知所措。 5.39.217.76+ i6 D/ g+ q4 o; d6 I' I% y5 b# _+ F2 @
/ H; _' R1 N+ s( r4 |5.39.217.76 社論說,例如,最近的油價飆漲很容易和中東茉莉花事件相連接,那麼這種短期的能源價格波動,又如何能將之課予主管物價的中央銀行責任來承擔呢?也就是這樣的物價短期激烈變動,只能以非體系之擾亂視之。然而,最近以來全球主要國家之央行為什麼又對抗通膨有如此高的警覺呢?因為,他們知道為了對抗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全球流動性危機,以及全球的不景氣,各國央行不約而同採取高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這自然會對物價形成壓力。 , n: S; @( c/ i( W! }# t7 I) U
. Q+ k# a, ^3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因此,通膨與貨幣數量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甚至也有一定的因果。那就是如果沒有貨幣數量的擴張來支持的話,類似單純的油價或因天候而帶來糧價的上漲,只能是一次性的衝擊,缺乏物價連續性上漲的力道。換言之,沒有貨幣這項燃料,即便承受雷擊,也不會蔓延成火災。最近各國政府之所以高度關注能否抗得了通膨的問題,其道理就是金融海嘯期間,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就是傾倒大量貨幣進入經濟體系,在還來不及全面退市的情況下,各國基本上還是處於過量貨幣數量的條件下,這也是各國政府會非常在意通膨的道理。 . m! t+ Q* N# n5 `) | ~" N* E
0 a8 C: A9 f! J, `
所以,此時在對抗通膨時應該更為專注,不要被其他說詞給模糊,也才不會有所分神。既然通膨的必要條件是要有過量的貨幣,那麼各國央行只要放手嚴控貨幣數量不就可以做到嚴防通膨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麻煩的是經濟景氣也一直處在脆弱不穩定的狀態,各項指標時有上下,更增添政策選擇的難度。也正因為這樣,許多國家的央行一直處於緊張備戰狀態,深怕稍一不慎就讓通膨蔓延。
0 G2 o. m) c0 {& y. ~
% n' V2 g) C; B2 O" c' ]/ l, ^- A 社論說,結論就是,各主要國家的政府,在今年裡將會採取觀望而穩健的總體經濟政策。一方面既要防止經濟不景氣的發生,另方面又要對通膨懷有高度的戒心。美日和歐洲是屬於應多關心景氣回穩的地區,中國和新興經濟則應對通膨較多關心的國家,至於台灣則是景氣與抗通膨的關注應該各半。這也是今年全球經濟多樣化發展的一種可能。公仔箱論壇4 S! e5 @# E) x# M8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E4 ]2 p- { q: ~'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