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4月9日發表題為《外國人看日本的眼神由“稱讚”到“不信任”》的文章,以下為主要內容:
0 p) D/ e: W0 H- \# ?$ T7 ]6 o 東日本大地震到11日就將滿一個月。外國政府和媒體在地震當初對日本災民的忍耐力和井然有序送上了一片讚美的聲音。但當看到日本政府在應對核電站事故時的拖沓和低效率後,世界的目光開始發生變化,對日本應對的遲緩和信息公開不力表示出不信任和不理解。日本在危機管理的理念上與他國的差異開始凸顯。
2 o) w: N7 Z3 ] Itvb now,tvbnow,bttvb 比較明顯的是,日本與海外國家在事態認識和應對方法上的不同。美國政府為防備發生更嚴重的事態,勸告在日本的本國國民退避至遠遠超出日本政府避難指示范圍的80公裏外避難。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美政府高官的話說,“最要緊的是行動的迅速性。日本未能很好地應對”。5.39.217.76, ^! l) F- E8 D S) x
日美軍事人士指出,美國把能夠應對放射性災害的特殊部隊派往日本,說明“對日本政府未能在災害中發揮當事人的能力感到非常焦急”。
' L6 v( I% t& u" j4 P ~3 J5.39.217.76 日本信息發布的不充分招致了國際社會的不信任。日本在事先未進行通告的情況下,就將低放射性污水排放到大海,結果招致韓國和俄羅斯等鄰國的批評。
5 f0 e( J4 ]( D9 U; S) R* r4 Dtvb now,tvbnow,bttvb 歐美的安全與危機管理專家們經常念叨說,在平時就要設想“最壞事態”。日本卻一直認為與輻射有關的事故和恐怖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陸續動員多個機構,開展國民保護演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e# b4 [. R5 Z; i- I
英國《金融時報》稱,專家早就提出警告福島核電站可能面臨海嘯風險,但東京電力卻不以為然。外國對以成本為由未採取充分對策,結果導致被迫支付巨額補償的日本大惑不解。tvb now,tvbnow,bttvb; }8 h c5 i6 M; M: |
如果日本從造成空前犧牲和損失的災害中吸取教訓,將目光轉向“最壞事態”,那不僅能夠在各種各樣的事態中保護本國國民,而且還能夠在危機中順利地與各國實現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