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摸著石頭過河-央行調升利率的兩難困境 工商時報

摸著石頭過河-央行調升利率的兩難困境  工商時報公仔箱論壇; D) m: n+ g5 q- t3 }% j! z$ _
5.39.217.76- T0 ]- c4 R, g
「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共黨內經濟專家陳雲提出的口號。1950年4月7日陳雲在政務院(現今中國國務院)政務會議上發言時指出,對物價的處理,不能任其不斷上漲,但要使物價下降亦有其難行之處,因此要「摸著石頭過河」,穩定處理。兩岸交流日益熱絡,這句名言逐漸被各界廣泛採用,引以形容在前景尚未明朗、政策工具有限的環境下,政策部門只能戒慎恐懼、步步為營,不宜躁進,也不能沒有行動。日前中央銀行微幅提升利率半碼,正是這個情況的寫照。3 k. W% P6 d! N* J+ K
公仔箱論壇7 S( A: M2 W# u/ y; }$ t
央行之所以「摸著石頭過河」,實有其不得以之處。誠如央行理事會會議聲明所稱,其考慮因素為「國際商品價格攀高致通膨升溫,加以近期日本震災衝擊原材料及關鍵零組件產業鏈等不確定因素增加,恐影響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亦即,目前的大環境是「通貨膨脹升溫」與「景氣復甦不確定」並存的混沌情勢,央行做決策時因此面臨兩難之困境。: Y. d1 d7 O2 I) f

2 p: l5 i) L& V2 P3 o! j今年以來,天災人禍不斷。天災方面,先有北半球的超級暴風雪肆虐,繼而發生南半球罕見的大水災,全球農產品及大宗原物料的價格乃節節上升。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大地震,及其伴隨而至的大海嘯,更成為開年以來全球最大的天災,甚至因天災而衍發成複合式的災變:福島核電廠因海嘯而發生爐心融毀、輻射污染外溢等難以逆料情況。) V# Y7 U( ~8 l" D: u' P; e

6 y) a* O8 z; H$ v2 Ztvb now,tvbnow,bttvb由於「天涯若比鄰」,在全球化的分工生產模式下,這場天災可能使全球許多高科技產品的生產發生斷鏈危機。主要原因在於日本所提供的關鍵原料及關鍵零組件,在整個生產鏈中,有其難以取代的地位。這些原料及零組件,若因地震而停產或復工緩不濟急,將使許多國家或地區的高科技產品的生產斷鏈。這個衝擊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及汽車產業尤為嚴重,何時能夠恢復正常,仍在未定之數。  N+ e  a" E1 \

2 A  M3 i. Q! Y&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果日本的原物料、關鍵零組件不能及早恢復正常供應,究竟在供應鏈的下游會爆發搶料行動而使成本上升,推動通膨加劇?或是因上游供料不繼而使下游產業發生連鎖性的停產,以致發生景氣衰退?從產業關聯分析的角度觀之,兩種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都有。這也是央行做決策時,難以確定的變數。
3 f, C3 _( d1 u8 ~8 x2 v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a+ w4 |& b$ R9 w+ A5 {
除了天災之外,還有人禍。由北非突尼西亞開始蔓延的「茉莉花革命」,若從民主化角度觀之,原本是好事;但從國際政治經濟角度觀之,卻是由非洲蔓延到中東,一連串動盪不安的現象。其中更因利比亞強人格達費武力鎮壓反對勢力,引發西方國家及北約組織武力干預,動盪不安使油價、金價持續攀升。另外,歐美國家從金融海嘯發生之後,一直採行的寬鬆貨幣政策,迄今仍未退場,亦使國際通膨壓力有增無減。tvb now,tvbnow,bttvb- ^8 q6 [! v7 I
公仔箱論壇  |4 c6 B2 x$ i  J! O0 t
換言之,若僅考慮國內通貨膨脹(CPI年增率)變化,從2009年的-0.9%、2010年的1.0%,至今年元月、二月逐步上升為 1.1%與1.3%,以及Global Insight對台灣2011年通貨膨脹率預測高達2.06%觀之,依照「中央銀行法」第2條第3款規定,央行必須「維護對內對外幣值之穩定」,則面對物價持續上漲的趨勢,央行自應採行有效行動。
: h3 _7 d. S! r( i公仔箱論壇
$ F7 J8 M- K1 B( K) v) O+ O' U' m然而,從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利率最低點(以重貼現率為例,當時是1.25%)迄今,央行四度調升利率,合計僅提高兩碼(0.50%),但同期間CPI年增率則從-0.9%上升到今年二月的1.3%;亦即,在通膨相對快速升溫的情勢下,央行的微幅提升利率,無法讓社會大眾享有正的實質存款利率,相信這不是關心社會大眾利益的彭淮南總裁所願意看見的。公仔箱論壇' `: }, [, m1 r, I3 X9 l1 ]+ K" I
5.39.217.769 J2 y  j) j7 _$ S9 |
其實,長期以來央行明顯一直以「中央銀行法」第2條第4款「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作為首要目標,而以雙率(利率、匯率)政策作為達成該項目標的工具。所幸這些年來,除了2008年上半年之外,我國通膨情況尚稱溫和,不像今年開年以來,幾乎從民生進口之農產品,至各項工業原物料,價格通通上漲;甚至因國際政治情勢不穩定,連金價、油價也節節上升。因此,往年央行以協助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一直沒受到太大的質疑或檢討,但今年以來,各方要求央行穩定物價的呼籲顯有逐漸升溫趨勢。
2 C, p1 K# S1 Y  a" [) o& r$ ?, Q& F8 P0 A
誠如央行所稱「物價係由總供給與總需求決定,影響總供需的因素很多,貨幣政策只是其中一項」。由於此次物價持續上漲的壓力,源自「成本推動」(costpush)的輸入性因素居多,以緊縮的貨幣政策(例如,大幅提升利率或存款準備率)來對抗通膨,未必是最有效的政策。對於輸入性通貨膨脹,匯率政策比利率政策更為有效;然而,若新台幣升值,對出口及成長,將有不利的影響。
8 n% B. S- ]/ @+ O1 [公仔箱論壇, }' c3 y1 n/ B- S& o6 {7 j, z  ~+ z
要言之,由於大環境前景不明朗,央行以微升利率「摸著石頭過河」,以致在「正的實質存款利率」與「協助經濟發展」的兩難中選擇後者,基本上是可以被接受的。但若要平抑輸入性通膨,匯率政策或許是可以考慮的另一方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