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3月22日香港報章社評

市建局22日公佈舊區重建新安排,推出“樓換樓”計劃,引起港媒熱評。
  m0 _% }' b) r3 C: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a' b% S7 H. i2 I1 S' D

: z$ d) L) o& _' ~8 R+ {& m! j  k公仔箱論壇  《文匯報》題為《提供風險優惠 增加“樓換樓”吸引力》的社評指,“樓換樓”雖然能給予往後受重建影響的自住業主有多一個選擇,但文匯報認為方案仍欠吸引力。當中包括業主要補回所領賠償金和新建物業價格之間的差額,而等候啟德住宅單位落成亦需要一定時間,當新樓呎價定出後無論樓市升或跌,都不會更改,這些要求都具有一定風險。當局應該與業主共同承擔風險,即雙方各承擔樓價下跌一半損失,這是對現時賠償方案的合理優化,可以增加“樓換樓”的吸引力。
' @$ l( y- Z# @, @) Z$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z% Q' k+ J! T. Q
  X$ W, d8 C7 }3 n( p) X/ O, r5.39.217.76  《信報》題為《樓換樓有利加快市區重建》的社評認為,市建局的新措施,讓看好樓市和眷戀原區居住的舊業主多一個選擇,可避免現金賠償不符理想而無休止地爭拗,這有利加快市區重建步伐,對舊業主和社會來說是利多於弊,不失為有創意的德政。但是選擇“樓換樓”的舊業主其實都要冒一定風險,因為世界上沒有保證必賺不蝕的投資,“樓換樓”計劃亦不例外,但如果舊業主著眼的只是改善居住環境和留在原區居住以維持熟悉社會網絡,而不是為“炒數”賺取差價,這樣市建局的新措施就不失為上佳的選擇,值得認真考慮。, g  V9 `% |. c) O: D
tvb now,tvbnow,bttvb, U9 H$ [# [( f3 q' ^

2 }6 X3 C4 \  z% {4 r0 ^( m  《星島日報》題為《“樓換樓”概念好成敗在於定價》的社評認為,過去市建局與發展商合作的重建項目,新樓同樣以豪宅形式推出,價錢比同區七年樓齡的住宅,可以貴逾倍。如果市建局以這樣的水平,來計算“樓換樓”安排下的新樓市價,有很多舊樓業主將因為支付不起補價,被摒諸計畫外。這個好意的安排,少人享用得到,恐會變成姿勢多於實際。為了增加計畫對被收樓業主有吸引力,關鍵在市建局計算重建後新樓市價時,宜採取與舊樓收購價掛鉤考慮的計算方式,而非單以發展商把新盤豪宅化後的定價馬首是瞻。能夠把樓換樓計畫搞好,既有助市建局形象,同時減低重建阻力,才是真正利民的多贏方案。
. q% o% W" h) H! {/ ~# W! i) P  日本大地震導致核輻射危機,引發全球重新思考核電安全。
/ {6 G9 I, j!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 {- \- G/ X# `& K2 b   |& m. [. ^2 i
  《香港商報》題為《核電首重安全不必因噎廢食》的時評指出,雖然日本發生核事故,但是亦都要冷靜、科學地看待核能發展,用更積極態度全盤審視和改善核安全問題,沒有必要在恐慌情緒下全盤否定核電。港府日後除了要督促大亞灣核電廠進一步提升安全管理,亦要加強核安全知識教育,確保信息透明,釋除公眾沒有必要的恐慌,盡早開展核事故應對演習,就是一個好辦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