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內容已在2011年3月8日公佈,其中有段話顯見是再度對更早之前美聯社一篇報導作出澄清:“兩岸發展是'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政治議題也沒有急迫處理的必要,目前也沒有思考規劃”。
6 T4 y/ N! b6 b$ V$ i/ |$ ?tvb now,tvbnow,bttvb他在談話中也提到另外的看法,那是對國台辦主任王毅有關兩岸關係發展一種思考的回應。 馬說:國台辦領導人常說兩岸要“穩中求進”,代表雙方已有共識。 巧合的是,王毅剛好也在3月8日參加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時再次表示:今年大陸推進兩岸關係的總體思路是“穩中求進”。
* ?: a; t4 {% ~; E: N! d+ a3 t1 P公仔箱論壇細讀馬英九的談話,會感到他在兩岸協商的“進程”發展中,將不採躁進的政策;而再轉視他對王毅談話的回應,以及王毅最新的說法,也會覺得兩岸似乎有個共識,那就是很多議題是需“循序漸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1 |4 v6 @4 q6 J& T
但是問題再深入探索,就會發現馬總統的看法還是有它終端的盲點。 首先我們必須來問:當兩岸之間的“經、急、易”開始告一段落時,要不要開始思考另一個層面的“政、緩、難”? 作為一個領導人也許可以說“政治議題沒有急迫處理的必要”,但面臨如此接近的對手,又要展現台北必須有前瞻的戰略,我們的大陸政策可否能說“目前沒有思考規劃”?
9 C& x- V, e4 k* Y-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再進一步來說,兩岸和平的環境是雙方當局與民眾的期待,中共在十七大已提出“和平協議”的建議,馬上任後也並不排斥與對岸商討“和平協議”的可能。 在多次台北官方釋出的看法裡,除了要求大陸撤除導彈,並開放台北參與國際空間之外,也沒有排除兩岸應可商討“建立軍事互信的機制”,那麼這些議題嚴格來說,是否應在“政治議題”的範疇之內? 再加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早先首度造訪香港時曾提出,“在兩岸兩會的製度化協商架構下,陸委會主委到大陸去是可以期待的,或國台辦主任到台灣” 。 萬一賴辛媛或王毅都同意可以互訪,政治談判能避開嗎?) n K7 _/ W7 q
況且,兩岸在2005年在澳門進行“兩岸包機直航”談判時,雙方主管民航的官員早已坐上談判桌。到了去年ECFA議題在簽署之前,幾乎所有談判均由兩岸主管官員直接來接觸協商,海基海協兩會只是承擔鋪路與搭橋的工作,甚至台北的主談官員,即使在對手只謙稱是“專家”身份與會時,還是以正式官銜職稱上陣,如這不是“政治或官方談判”,那又是什麼性質的協商?' w. q, U |4 A3 E) m2 `# [9 k5 ~
即使王毅的“穩中求進”,是台北所能接受的一種說法,但我們還是有質疑:王毅的“進”這個字,會永遠停留在“政治議題”的範疇之外嗎? 王毅2009年6月18日在三藩市僑界招待會上有一段講話,就具另一種意義。 他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並不意味著刻意迴避複雜和敏感問題”,這充分坦露北京將不迴避政治談判的立場。 特別是他在這場招待會上的講話,就是刻意要指出兩岸在面臨政治談判恰恰應存在的態度:“我們要未雨綢繆,前瞻性地思考如何把握和對待兩岸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和分歧,為最終破解這些難題開闢道路,創造條件”。 這是國台辦透露兩岸必然走向全面建立“兩岸政治關係”的徵兆。
0 \, ?' ^+ {/ _! D/ W/ H: ttvb now,tvbnow,bttvb作者同意馬英九總統在大陸政策上不採急躁冒進的策略,也能理解他在面臨2012年大選之前必須保持穩健,不要給對手見縫插針的謹慎,但是作為台灣的領航者,不能給予追隨者沒有指標或方向的指引,更不能去迴避遲早要去面對的政治談判。 馬總統可以為自已定調“任內不談統一”,但必須弄清楚政治談判是要解決台北的困境,但絕不等同它與“統一談判”畫上等號。
2 p( m0 _; P: Y' Q' o9 n0 R8 L5 B作者是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糸訪問學者9 g& b* p/ F9 v( |# |% J+ u# C
6 z( @; v8 i0 \1 ^' ~: G
4 |1 i% r' z2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