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靠國企給百姓“藏富”是餿主意

 ,  描述: 劉罡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周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國有資本收益就像是全國人民的一筆儲蓄,不會被企業內部人拿走,在需要時可以隨時拿出來。其實,即便中國國有企業的內部監管足夠嚴密,國企利潤不會被企業內部人拿走,但這筆錢是否能做到“需要時可以隨時拿出來”也很成疑問,因為從歷史經驗看,當客觀形勢真的急需為政者拿出備用銀子給國家解困時,他們卻往往認為“還不到時候”。
- W3 p, [. u8 Q- }7 Q" X公仔箱論壇2 O4 u8 i! ~4 b* p
明朝萬歷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斂財高手,他派遣稅監到通都大邑、礦監到礦山、鹽監到兩淮、珠監到廣東等地替他廣斂錢財,聚斂起大量財富。這筆錢據說都藏在了紫禁城的地窖裡,而且監管也堪稱嚴密,在萬歷死後連魏忠賢那樣一手遮天的太監都沒能把這些錢搬到自己家裡去,可是當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急需用錢時,當朝的崇禎皇帝卻好像從未覺得“需要”把這筆錢拿出來應急,他寧肯搞三餉加派對百姓涸澤而漁,甚至願意舍下臉來向大臣募捐,可就是沒想過用他爺爺萬歷留下的這筆巨額財富去挽救大明王朝的命運。
. u! Y2 [% L! O0 b4 G5 P& j8 `0 h9 z5 D& {" f) g" ^0 t% n
後世那些願意為崇禎一洒同情之淚的人往往替他辯解說,崇禎不是舍不得花錢的守財奴,他是想把這筆錢用在最危急的關頭。而在我們一般人看來,對於那些將天下視為自家囊中私物的封建皇帝來說,用祖宗留下的私房錢來保江山也不算肥水流了外人田,崇禎確實沒理由死抱著這批銀子不放。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當真正需要用這筆錢的時候到來時,崇禎皇帝自己卻認為還不是時候。或許正是這種認知上的偏差最終要了明王朝的命。
6 }! y9 y: e( q( J4 T; @tvb now,tvbnow,bttvb* S5 o- m7 L) X7 G2 N/ O" x/ L- K
當然,對於是否真的存在這筆巨額財富史學界還有一些爭論,那我們不妨再舉一個沒有任何爭論的例子。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也是個擅長聚斂的帝王。在他治理下的隋朝可謂是典型的“國富民窮”。據史籍記載,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百姓們缺糧到了不得不吃豆屑和米糠的程度,而當時長安的政府糧倉裡卻堆得滿滿的,糧食多得都要放在走廊上,可隋文帝就是不肯開倉賑濟百姓。隋朝後來滅亡的直接原因雖然是隋煬帝的窮兵黷武激起民變,但隋文帝時代的重斂輕賑導致階級矛盾嚴重激化實際上已經給隋朝滅亡埋下了伏筆。5.39.217.76) k3 K5 y' c7 s

6 M& I+ ^3 Z: X$ e# q- I! U關中大旱時隋文帝不肯開倉放賑,顯然他認為還不是動用官儲糧的時候;但歷史証明,等到叛軍四起隋朝統治者感到真的有亡國之危時,隋文帝囤積起來的官糧卻想派都派不出去了。唐太宗李世民後來回憶說,到隋朝滅亡時,官方的存糧仍然可以供國家支應五六十年。政府手裡掌握著這麼多財富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社會危機把國家搞垮,可見“藏富於官”不是一項好政策。
' ?* g$ ]5 a  C, S  d3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u% l4 v$ L$ G' F" h
國資委邵寧副主任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幾年,國家處於高增長時期,財政增收還很大……,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中國現在不差錢,國有資本的收益還不到用的時候。可誰都知道,中國現在正處在一個急需轉而依靠百姓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轉型期,而政府在醫療、養老、教育和保障房等社會事業上的投入不足正嚴重制約著老百姓的消費意願,因此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政府現在不差錢,是因為它在改善民生方面做的還不夠。
( c! |  u. s* f. w( k* J' Z5.39.217.76
  C8 Y5 ^1 X3 q( h. i% l( B7 Itvb now,tvbnow,bttvb既然邵副主任承認國有資本收益是全國人民的儲蓄,既然中國在改善民生方面急需用錢,政府為什麼一門心思認為現在還不是花這筆錢的時候,非要幫百姓“藏富”於國有企業呢?鑒於歷史上的教訓,這難說不是個餿主意。
; g5 G. I2 m8 X3 C  f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