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企業應培訓更多高教資源

政府在第十大馬計劃下,撥出逾26億8千萬令吉供推展培訓研究生的計劃,除了現有的“國立大學學術人員培訓計劃”,尚包括3項全新的MyMaster、MyPhD和工業培訓博士計劃,後者是開放給來自公共和私人領域,符合資格土的人士申請,這是政府的一次提供獎學金給國立大學以外的個人進修研究生課程。

9 s3 U8 F  o4 r7 U8 G' q; s5 s

3 Z; J% C) u& ?/ z4 Z$ {; |

政府設定在未來5年內,達致培訓5千名博士資格學術人員、4萬名碩士生以及約萬名掌握學術的大專生。與上述目標契合的是,在現有的國立研究型大學如馬大、理大等以外,高教部明年將新增兩所研究型大學,並計劃在2015年將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從目前的2對1,提昇至1對1。

公仔箱論壇4 J) R$ H2 \7 u! U& Y; V8 ^4 k

: ^) u) h" [6 {  u% w

今年中首相納吉也明確闡述政府的立場,要更加著重碩博士課程,以提昇我國高等學府的教育水平和學術素質,因此政府將逐步廢除海外留學獎學金,將更多資源投入於本地大專培訓更多本地學術人才。先進國家如日本、美國和新加坡,大量研究和學術人才及專業人士,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國所培養的人才在世界各地都有出色表現,受到各國歡迎並大量吸納,我國必須扭轉培訓人才為他國做嫁衣的窘境,配合經濟轉型計劃,在人才培訓和研究方面急起直追。

tvb now,tvbnow,bttvb" E  B1 J; d3 @
$ W  Q' X2 U8 G! E* g1 v

不過,在實現此目標之前,高等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來源乃是關鍵。高等教育的經費一般以政府撥款為主,上述研究生計劃即是一例,大專自身也可以通過各個管道,例如將研究成品商業化籌措資源,自給自足,再來就是與私人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個人,以捐贈方式,或者設立獎助學金或者貸款,輔助學生完成學業或者進行研究。政府資源畢竟有限,私人界的參與資助,可以分擔政府在發展高教和研究方面的責任。高教部副部長何國忠日前就呼吁我國私人界提供獎學金,協助國家培養更多碩博士。


! m& L  n# H3 y& k+ E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P/ b$ q3 p( \* F  I( W: d

政府、大學和私人之間合作進行研究生及高教成本分擔,可以為各自帶來好處。多元的資助來源,在善加利用下,對學術可以是增進或解放的力量。國家得以儲備更多人才,更多資源的投入,得以提高大學學術研究基礎和環境,留住更多菁英在本地大學進行各項研究。大學與企業併肩合作提昇大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實力,或者開發新的研究計劃,藉此提昇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水平,創建名聲。企業在投入資源後能吸納更多自身所需的人才,通過與大學及研究生簽約,善用研究所得,對自身產業的開發和提昇無往不利。對企業而言這是社會責任,有助於提昇企業的形象。

2 k1 j- L8 k4 G

9 d: v' i2 z. h8 C$ a# e  A9 W0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無論如何,國家高教資源的編制必須有一套法源規範,以庇護學術領域免受市場邏輯的全面支配,學術自主漸遭遭剝奪,以及避免資源被濫用,導致培訓計劃目標無法達成。高教部和高教機構務必按此新的產學關係發展擬定新的政策,政府、企業及學校都應該從不斷轉變的環境中調整自己的定位,找出最適當的合作關係及成本分擔責任,各自扮演不同分量的角色,確保不會影響學府正常運作和自主權,而又能從責任和功能分擔中釋放最大的利益。

; i8 d, W3 ~7 @# m/ _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