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微 劉瀟瀟 張春海
' Q. _$ S0 y. n
. ?9 w* v- H% Stvb now,tvbnow,bttvb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報》第127期頭版文章之一。公仔箱論壇* V9 s. ^6 _" y) h7 i! T, K
7 q7 U; a+ k- Y
英國《每日電訊報》日前報道稱,聯合國將設立“外星人聯絡處”,並任命外太空事務辦公室負責人、馬來西亞天體物理學家瑪茲蘭·奧斯曼擔任“外星大使”,負責外星人登陸地球的“接待工作”。這則頗具科幻色彩的消息一經刊出,中外媒體競相轉載,全世界外星迷也為之一振。% W* ?4 r4 R4 K" \+ j! D b
Y" P( L) T$ ?" X# V 然而,這則消息很快被聯合國有關部門否認。但它為何能引發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轉發,並吸引了一大批讀者的關注?這是否意味著人類要思考如何面對可能到來的星際文明沖突?本報記者圍繞上述問題緊急采訪了有關專家。6 d! b+ f5 ~( s& M
: [1 V' A s: h- ?
奧斯曼:這聽起來很酷,但我必須否認此事tvb now,tvbnow,bttvb0 J' ~: `- W: i5 l+ `: D5 n3 j
1 x9 B: ]* E" b8 f% @
作為這則消息的知情人之一,下周將赴英國皇家學會與會的英國開放大學行星與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約翰·紮耐基告訴記者:“有關奧斯曼赴任的說法是不確實的,這僅是我們下周開會要討論的問題之一。奧斯曼作為聯合國外太空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對于在相關問題上協調各國利益理所當然是合適的人選。”tvb now,tvbnow,bttvb0 K0 x9 ]) M& ^) `" f1 k
2 O5 X5 m% G# A3 J6 V! [7 _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劍橋大學宇宙學與天體物理學教授馬丁·裏斯對此事不置可否,僅向記者透露:“我相信她傾向于將時間花在太空法、太空垃圾、月球法律問題及地球靜止同步軌道監控等常規工作上。”奧斯曼本人則表示:“這聽起來很酷,但我必須否認此事。”她證實下周將參加皇家學會的會議,但探討的主題將是 “如何處理可能撞擊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 x H' V. p. B1 N4 q9 B5.39.217.76
8 a( P# U0 {# R! \/ C7 O( B' k公仔箱論壇 當事人、知情人和媒體的眾說紛紜更令此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借此機會我們認真探討一下人類究竟該如何面對地球以外的異質文明——如果其存在的話。
) B" m- u: C& M4 h) Y* e公仔箱論壇
- i4 S* c3 |4 Stvb now,tvbnow,bttvb 從SETI、 METI到 SETI@home公仔箱論壇" q3 X: ]2 v- M; `5 I
/ ?: x$ o9 L. p; U: Ltvb now,tvbnow,bttvb 從“嫦娥奔月”的傳說到熱映的電影《阿凡達》,古今中外的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地外文明的好奇與向往。雖然無數外星迷和天文愛好者宣稱曾親眼看到不明飛行物或外星來客,但至今似乎尚無一例確鑿證據。% H4 b o% Q2 B8 ]* O
5.39.217.76& g# y, M7 ~0 e) n7 P/ M T
盡管如此,人們從未放棄希望,天文學家們也在利用一切人類現有的理論和工具進行著相關研究。1960年,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發起人類首次有目的、有組織地尋找地外文明的“奧茨瑪計劃”,並于1961年提出“德雷克方程”,用以估測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星球數量。自此,人類主動尋找地外文明的活動以英文簡稱“SETI”表示。
. A1 @+ ]. k- v, `9 d. R. K0 G p) t公仔箱論壇2 R: A+ ~$ O, n5 C0 i& F9 I
然而,該項目曆經十載,始終一無所獲。于是,上世紀70年代,另一種與地外文明進行接觸的方式誕生了——人們主動向“地外文明”發送信息,期待對方發現我們的存在,繼而與我們取得聯系。這種嘗試以英文簡稱“METI”表示。tvb now,tvbnow,bttvb0 ~) E+ O6 z; e1 q! K
& Y# ~" J+ Z% e9 W) I
由于計算量龐大,天文學家開始嘗試與普通天文愛好者合作。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空間科學實驗室正式啟動“SETI@home項目”,即“在家尋找地外文明”。該項目嘗試通過互聯網利用家用個人計算機分布式處理天文數據,分析射電望遠鏡采集的無線電信號,以搜尋外星智能生物存在的證據。11年來,該項目的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分布式計算概念的可行性及實用性得到了充分證明;然而,項目的第二個目標——搜尋地外文明信號卻始終未果。
+ u; ~& |% A1 D f!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o+ U: T; \' s0 M' U% x
究竟有沒有地外文明
/ H! {: k- Z: T: b+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x2 q1 D, U8 P; t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有沒有地外文明?難道這又是人類的無知與好奇心混合作用下的產物?
5 ^0 w& C0 k0 @4 \0 d" h
& B2 k; p9 B* Y' z! w! D公仔箱論壇 針對記者的疑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陸埮院士堅信:“宇宙中總會有類似地球的行星,會有生命,因此一定有外星人存在。但是外星人離地球非常遠,到過地球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我們難以觸及。”
6 Q% H0 }, K1 l8 b
4 T( W2 l/ F5 Rtvb now,tvbnow,bttvb 同樣來自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天文學家王思潮對于外星智慧的存在深信不疑,甚至為記者列出了一串串數據。王思潮說:“我從1971年9月份開始對不明飛行物(UFO)、地外文明進行研究,至今已經39年。我發現有一類螺旋狀、扇狀、光團狀不明飛行物,其飛行特點和物理特征,有可能是外星飛行器造成的。因為紫金山天文台知名度高,各地出現這些情況後,大量的觀測報告資料寄到了天文台。有時出現重大的不明飛行物,全國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省區市都有人看到。
( } s8 e: D$ l" v8 w1 [+ N7 Stvb now,tvbnow,bttvb
5 H$ H& A, c2 }& ztvb now,tvbnow,bttvb 有些觀測報告是天文愛好者提供的,觀測精度比較高,幾時幾分出現在哪個星座哪個位置等都標出來了。通過不同地點的觀測,可以用球面天文方法計算出不明飛行物的飛行高度、速度、方向等。這類不明飛行物飛行高度很高,其速度卻非常低。例如,1995年7月26日的不明飛行物飛行在1460公裏的高度,其速度卻遠遠低于在此高度的第一宇宙速度,僅為0.29公裏/秒,卻不墜落,證明其有反地心引力的特點,而人類的飛行器和自然物體都不能抵抗地心引力。”/ P0 O, N' q! f& Q
0 R7 W0 [2 `& v) e" E+ ^
王思潮進一步表示,這些飛行器不一定需要生物人控制,可以由高智能的機器人控制。人類沒有登上火星,但是人類制造的勇氣號、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等已經登上了火星。現在沒有觀測證據表明外星人來到地球,但是可以說外星飛行器可能來了。* T- c3 ]! f4 B V9 X
tvb now,tvbnow,bttvb: O' _! n1 N7 p+ a& X( a0 Z
英國生物學家、科普讀物及科幻小說作家傑克·科恩也興奮地對記者表示地外生命必然存在,並認為其形態、種類與地球生命大不相同。3 }' p: p3 E$ O3 @
tvb now,tvbnow,bttvb+ M6 }7 F P) V) ~- K. J
然而,與此針鋒相對,也有專家學者並不認為存在地外文明,甚至認為探討地外文明存在與否沒有意義。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田松就對記者表示,之所以地外文明的話題引起普遍的關注,是因為大多數人科學主義的“缺省配置”,對科學充滿各種各樣的幻想。地外文明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有著很強的神秘、神奇和未知可能性。人本能地渴望了解這些問題,可是現在地球自身的神奇、神秘已經被毀掉了。地外文明在某種意義上是這種探求心理的一種投影。
! O( x3 X3 h& m5 V3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U6 W7 D6 {: a& `0 w
田松進一步談道,談論地外文明存在與否,本身就沒有意義。這個問題就像討論鬼魂存在一樣。首先我們要想想,為什麼構想一個地外文明的問題。說地外文明存在是一種理論、邏輯上的可能性,浩瀚宇宙中的某一個角落,產生一個與地球的物理條件、化學條件和地球文明相似的文明形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其存在與我們是不會發生關聯的。在現實中,地外文明和我們不會產生接觸、交流,對我們的生活不構成任何影響。地外文明存在不存在的問題,是人類內心願望的投射。討論這個問題基本無意義,就像說深海底下一直存在著某種恐龍一樣。我們不能指望地外文明解決我們的問題。
5 U5 O, b# ~9 o6 {6 M3 c- C3 wtvb now,tvbnow,bttvb* H* J0 B- o/ ]8 U: b
理性面對星際文明
* l6 t/ O& [8 z5.39.217.76
9 f/ Y- ?; t9 e5 ?( Q5.39.217.76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天文學家和科幻作家們大多堅信地外文明的存在。如果我們相信他們的推斷,那麼人類就必須正視一個問題——我們該以何種態度及方式面對地外生物與異質文明?
* m m# P H5 r* Otvb now,tvbnow,bttvb W' J; {' S3 c# [$ ^, l
首先,對于人類是否應主動與地外文明嘗試接觸的問題,專家們觀點不一。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曾警告,人類不應嘗試與地外生物進行接觸,因為它們很可能會掠奪地球資源。“外星人來訪地球會比哥倫布登陸美洲更可怕。”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與生理學教授傑瑞德·戴爾曼德也表示了類似的擔憂。tvb now,tvbnow,bttvb% N3 `1 H% R( \/ e; \& p5 R
4 M- l0 a) D! n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不贊成設立“外星人聯絡處”,他對與地外文明的交往也持保守態度,“我們人類還無法在宇宙中走遠,不具備找到另一文明的能力。外星文明如果自己找上門來,按照我們地球人的思維,很可能是凶多吉少。”
, P9 B" b* ~& C. W
. s3 b) W" ~: o, q+ F%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王思潮對此發表了不同看法。他認為,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哥倫布時代的殖民主義已不複存在,現在提倡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樣,地外生命如果到來,並不一定會侵犯人類。另外,地外文明若能到達地球,必定擁有極高的科技水平,我們關心的能源問題對于它們來說也許根本不是問題,不必擔心它們會掠奪地球資源。總之,人類應積極地嘗試了解地外文明。5.39.217.760 t n6 h# w* J* h
tvb now,tvbnow,bttvb- ?, e5 g a/ g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科幻作家吳岩也支持設立聯合國“外星人聯絡處”,“全球範圍內一直缺少一種整體的協調,聯絡處可以作為整體代表人類一致對外。”
7 p0 ~+ ?9 G* G# q7 e5.39.217.764 {2 @4 h& X6 \4 s1 ^9 d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科幻小說家大衛·布潤有多部作品被譯成中文,不久後他也將赴倫敦與會。對于任命“外星大使”一事,他認為報道誇大其詞,而對于與地外文明的接觸,他呼籲保持冷靜和謹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公正、高尚、科學、可敬和負責的人類社會,只有這樣,當我們與地外文明相遇時才能受到尊敬,才能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一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b x8 ?7 R7 }. J5 K/ d# `3 C1 r
5.39.217.76/ G4 y9 O- H' j4 d. B
吳岩談到星際文明沖突問題時也表示:“無法斷定地外生命與人類差別有多大,因此無法預測文明間的沖突會有多麼強烈,它們對我們而言是相當未知的存在,因此,人類必須做好各類防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