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公仔箱論壇2 _: r2 k: O# H) r5 N

( ]& k" n7 {9 s  m4 ]tvb now,tvbnow,bttvb
世界各地對紅潮都十分重視,因為紅潮不單可引致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大量死亡,人類更會因吃了受污染的貝類而中毒 (最常見的是 ‘麻痺性貝類中毒’ )。由於紅潮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健康威脅十分嚴重,所以很多國家都推行廣泛的監察和控制計劃。5.39.217.76; Z% t) K& O% @/ s0 v

6 k8 Y: C) m. f4 b# c5.39.217.76香港四周的海域 (尤其是吐露港) 有時會出現一種粉紅的顏色,這就是由紅潮造成的。紅潮是由一種或數種單細胞藻類密集而成,其中大多是渦鞭毛藻。香港最早有紅潮出現的紀錄是在一九五七年,自那時開始紀錄便不斷增加。 吐露港在一九八四、八五和八六年,分別有十五、十六和十七宗紅潮報告。在香港,迄今共有十八種藻類被鑑定可引起紅潮,其中十五種是渦鞭毛藻,最常見的包括夜光藻、裸甲藻和原甲藻 (後兩種可產生毒素)。附表顯示從一九七五到一九八四年間紅潮在不同季節出現的次數,從中我們可以得知紅潮多在春季 (三、四月) 出現。
. l# p' B' ]9 z9 D5.39.217.76
% W% ]: k5 I7 r+ X) m. ]% K5.39.217.76
0 D2 L, M  Y  I- _8 s一九七五到一九八四年間紅潮在不同季節出現的次數  z: T- v3 \) O% m- k  O
5.39.217.767 I  C$ ~& q. l+ N
一般相信,將大量有機物質排進香港的沿岸水域 (即污染),會引發渦鞭藻劇烈增長﹔而春季氣溫上升、光度增強,上水體垂直混和較少,水面鹽分較低,即可觸發紅潮。在紅潮生物當中,產生毒素的品種可引致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死亡,其毒素更可積聚在貝類體內,以至人類吃了之後中毒,中毒的類型包括﹕麻痺性貝類中毒、毒害神經性貝類中毒,以及腹瀉性貝類中毒。紅潮更通常會導致海水脫氧,使魚類因缺氧或腮阻塞而死亡。5.39.217.76) q0 K% p, ^1 r6 A2 X8 f
5.39.217.76* \  R$ q: s" A( }
到目前為止,有毒紅潮對香港的主要影響只在於使海魚養殖業受損失。在一九八零和八四年之間,紅潮共造成十一宗養殖海魚死亡事件,損失魚類八十六公噸,總值四百二十萬港元。暫時沒有證據顯示紅潮對香港的貝類養殖業有影響,但由於有毒紅潮主要威脅到的不是貝類本身,而是吃貝類的人,所以漁農處一直對紅潮進行毒素測驗;他們的結論是,雖然迄今香港仍未發生過貝類中毒事件,但貝類積聚毒素的潛在危險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目前香港所採取的紅潮控制措施,主要是集中於水產養殖業。# S9 ]& g2 W; g

9 g  J1 b6 i% ^. M9 V6 l1 g( v5.39.217.76紅潮也可輕度刺激游泳人仕的眼睛、皮膚和呼吸糸統,然而此類事件在香港並無生的紀錄﹔不過,游泳人士不把這些小毛病宣揚出來,以致沒有紀錄,也是不足為怪的。被紅潮殺死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可能被沖到岸上,腐爛發臭,降低海灘的康樂價值。在香港,這類事件只發生過一次,一九八零年,吐露港的西南岸被影響了數日。
- p1 l$ [% t  d+ q9 W! ~% q5.39.217.76公仔箱論壇0 g4 [; L1 H* v7 i8 c
正如本文較早前提及,漁農處推行的紅潮控制措施,要是關注到水產養殖業所受到的影響,但計劃亦包括貝類毒素測驗,以便監察紅潮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該等措施包括一項行動計劃﹕政府所有在沿岸海域進行例行工作的部門、市民、漁民和海產養殖人士,如見到紅潮,應立即向漁農處報告,以便他們進行調查,並向有關人士是出預防措施﹔此外,漁農處亦有一項支援計劃,其中包括對紅潮的研究和各種教育項目。雖然香港的海水污染日益嚴重,紅潮的發生似乎勢必增多,但我們仍然希望上述措施能有效地減少紅潮在香港造成的不良影響。
風瀟瀟兮逆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多谢LZ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