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公開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以南的「陶寺遺址」考古發現,揭示在遺址出現的青銅器、都城地基及最原始的「文字」等,認為它們的歷史比現時公認的中華文明起源、夏朝後期距今3700多年的「二里頭文化」還早500多年。有考古專家認為,遺址很可能就是「堯舜之都」,但也有不少專家提出質疑。
9 Q4 `3 M- p9 n4 q: H2 y) w3 }% i
/ s$ F& V4 [, O: b& f/ W. `% h5 C( |香港《明報》報導,中國上古時代有所謂「三皇五帝」,然後才進入夏商周的信史時代(有文字記錄的時代),雖然《史記》首篇《五帝本紀》記載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五帝時代」,但在當時尚未有文字記錄,以及缺乏考古證據下,這時期一直只被當作「傳說時代」。能否找到堯舜時代存在的考古證據,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公仔箱論壇5 n& E+ w; d& ~8 p/ h4 r
公仔箱論壇) @3 h6 D; K9 W; L% ~6 Z
「陶寺遺址」最先於1950年代發現,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隨後於1970至80年代進行首輪大規模挖掘,發現逾6000平方公尺的住宅區和墓葬區,挖出千餘個墓穴,其中9座屬大型墓穴。墓穴規模反映當時社會已呈金字塔式的階級結構,處於塔尖的大型墓穴陪葬品豐富,有鼉鼓、彩繪龍紋陶盤等重要器物,墓主應是掌握祭祀和軍權的部族首領,初具王者風範。
6 r+ C2 R0 d9 m9 j5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D& u1 B5 c, B2 S9 T
當年挖掘結果認為,陶寺遺址與「夏墟」並無關聯,直至2001年,大陸科技部決定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列為重點項目,陶寺遺址再成為研究焦點。考古學者隨後兩年在遺址開出一個個探洞,挖出一鏟鏟黃土,才發現遺址規模遠超過想像,一座龐大古城終於再呈現世人眼前。/ r. r- }4 ?# K4 p! a8 ~
5.39.217.763 [9 E6 I8 S2 l
考古學家發現,遺址早期城址長約1000公尺、寬約580公尺,面積為58萬平方公尺;中期擴建成長約1800公尺、寬約1500公尺,面積達280萬平方公尺的巨型城址。王族墓地、宮殿區、下層貴族居住區、普通居民區、手工作坊區等一應俱全,具備都城的基本要素,令考古學家不禁把遺址與傳說中的「堯舜之都」聯繫起來。
% A% y, `* Y) m) I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5 L( E. N9 T( O5 [! M l; D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為,凡此種種足以將中華民族可考證的文明史往前推進500年。遺址出土的瓦片和精美的刻花牆皮,是迄今年代最早的陶製建築材料。當地出土的一個殘破陶製扁壺,上面兩個朱砂書寫的符號,更被認為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中國文字。公仔箱論壇/ D# j6 p0 w, M; q! q* `* x
( e6 |. H( C( J+ i) k9 [5 [公仔箱論壇扁壺兩側的兩個符號,多數專家認為其一是「文」字,對另一符號則分歧較大。領導挖掘的考古專家何努認為是「堯」字,而「文、堯」連起來解釋,可能是當時人們對堯帝的稱頌。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那個符號是「命」、「昜」、「邑」或「唐」字。還有專家認為,符號不一定是文字。公仔箱論壇* q+ I( a9 I ]1 ~+ ?2 P$ v/ Y
公仔箱論壇# a" ]) h& i1 ?2 s
「(這兩個符號)是文字的可能性很大。」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說,甲骨文被發現時,經常是成串、成片的字符一起出現,即便一時無法準確判讀出這些字符的含義,也不影響認定它就是文字。在陶寺遺址,目前發現的只有這麼兩個符號,要下結論說那時已經出現文字,證據並不足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