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22日 03:18 最便宜的国产“蜜蜂”超轻型飞机 论坛声音:养架私人飞机并不很贵
0 ]3 x& D( g& Z' Y4 X最便宜的国产“蜜蜂3号”飞机售价仅十几万元,每年保养费用5万元足够
4 h1 N& I/ O& k" r7 E8 K5 o2 c% b2 r4 Y公仔箱論壇昨日,渝洽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论坛举行,通用航空及直升机行业国际国内巨头集体来渝。大家在论坛上畅言,希望降低门槛促进国内私人飞机的发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j+ K: z$ N, K5 u4 _
养私人小飞机并不贵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_9 a1 F7 ?
贝尔直升机公司中国区销售经理耿刚称,一提起私人飞机,很多人都以为很贵,养起更贵,其实不然。私人飞机分很多种,价格在几千万美元的大型私人飞机确实很贵,保养费用也高。但是很多人都是买的价格在十几万美元的普通私人飞机,每年的使用费用也就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国内很多人都消费得起。5.39.217.768 m. G3 y) U) a
耿刚称,以飞机的购买价格计算,保养的价格差异很大。比如国内有家企业生产的一款叫“蜜蜂3号”的小飞机,售价才十几万元,每年保养费用5万元就够了,飞行成本每小时才100-200元,所以整体算下来费用比较便宜。当然,售价在60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维护费用就高了,每年需人民币2000-3000万元。他称,他们公司销售到美国的私人飞机,60%都是价格在十几万美元以下的小型机。
6 m4 i# y R- d4 ?. a. B建议降低飞机使用费
. U( J0 i5 G% m5.39.217.76贝尔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吴景奎称,跟很多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空域和机场使用费偏高。所以他们目前光向美国就要销售1万多架私人直升机,而在中国只能卖100来架。为了发展私人飞机,他建议降低这个门槛。5.39.217.761 r! f4 ^+ n! H0 s! ]% b& e
他称,在中国买私人飞机有几高。一是税率高,6%的进口税加上17%的增值税就是23%。再就是机场使用费高。目前国内直升机根据飞机的重量收费,普通飞机一晚上的停机费用要几万元,而美国的很多机场对私人飞机不收费。再从机库来说,在美国铁皮机库一年的使用费也就500美元;而在中国,要找个飞机机库会付出比美国高几倍的费用。5.39.217.76& ]8 w" ^9 |# z6 ?1 l& h
开私人飞机 最烦空域没开放
o' H1 h9 e1 T# A+ H1 i+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据了解,目前低空空域尚未开放是我国私人通用飞机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 L; {5 U! {/ P. A- u6 c( I2 g公仔箱論壇我国空域目前只有京沪、京广和沪广等28条航线,绝大部分的低空空域是不开放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对私人飞机开放600米以下的空域,私人飞机只能在有限的民航航路上申请飞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c# C7 c9 j# O; v
此外,私人飞机起降需要通用机场。但目前我国仅有120个通用飞机机场,而美国却有19000个通用机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Z G5 |: g5 b
买私人飞机 一架最少15万元5.39.217.76- g, V8 y7 W9 ^8 Y) P
用私人飞机 每年最少40万元! @: P9 t( P* O1 G% D4 @
贵的私人飞机价格高达数亿元。而目前国产轻型飞机中,最便宜的是北航生产的蜜蜂系列,价格在15万元至32万元。北京科源和厦门飞机有限公司生产的AD200和AD100飞机,价格都在20万元左右。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与捷克埃维特合资生产的EV97超轻型飞机,价格在50万元至60万元。5.39.217.762 w: w; U2 \3 G; {
目前国内的通用航空机场十分有限,停机费用及飞机起降费用都相对较高,一架私人飞机的用机和养机费用每年最少需要40万元。
# r" U9 _3 ?. Y; \/ W* j- Ytvb now,tvbnow,bttvb考飞机驾照 大约需要10万元
3 e: M- `& P1 k6 g眼下,我国很多航天学校和航空俱乐部都可以考飞机驾照。
9 R+ T. n Q6 ?. @& B培训中,飞行训练需40小时左右。费用包括体检、地面训练、飞行训练、考试办照、跳伞训练、动力伞训练等,总共需近10万元。
& s. v8 z, C, P5 W/ K3 m4 E6 k公仔箱論壇记者 李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