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自然百科] 揭秘"幽靈殺手"水母:生命比恐龍還要持久


在地球上出現的首批生命中,水母就是其中最早的居民之一,它們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近5億年的時間。數年來,在人類筆下,這些生物總是那麼通透美麗,卻又與世無爭。

    可是,這個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究竟本性如何?比恐龍還持久的生命,究竟神秘在哪呢?昨天,南京海底世界推出全新的“水母館”,9種奇特的水母2月1日對外開放。

    水母歷史:比恐龍還古老

    走進嶄新的水母館,仿佛步入了蔚藍色的夢幻世界,不同類別的水母分門別類,在容器中“翩翩起舞”,如同一把把降落傘飄然而至。一不留神,宛如徜徉在“水母群”中,置身海底奇境。

    水母的歷史比恐龍還要古老,館中最小的要屬鐘水母,只有指甲般大小,通體透明,只要看到它的腔腸,你就會明白它為什麼叫“鐘水母”,因為實在太像鐘錶了。而最大的,要屬太平洋海刺,24條長長的觸手,以及四五米長的白花邊狀的口腕,算是水母中“巨無霸”。

    澳洲斑點水母則顯得更加特別,它的傘部竟有點點藍色點綴,而這種色彩並不是水母本身的,而是其體內共生藻的顏色。共生,就意味著,這種水母必須和這種藻共同生存。


紫紋海刺

    這些小水母又是從何而來呢?其實它們都是來自於人工繁殖的海月水母,海月水母由於經常漂浮在海水錶層,似如海中的明月,因而被命此名。

    水母究竟是如何繁殖的呢?它們的生殖方式十分特殊,並非如傳聞所說的大水母直接生小水母。它們同時需要經過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個階段。雌水母和雄水母會在體外受精,受精卵沉入海底後成為水螅體,如同珊瑚一般會固定在岩石上。直到某種外力的激發,使得水螅體發生裂變,分裂出成千上萬的水母體漂浮在水中。而外力又是什麼呢?當你改變水的溫度,鹽度或者燈光強度時,就會引發水螅體突變,簡單說,環境變化就是信號。

    很多人都認為水母對水質要求很高,乾淨的水才能生存。其實,在自然界中,污水卻可以引發水母數量的激增,因為水母在環境變化時,會釋放體中全部的精子和卵子,以保證下一代的繁衍。

    水母館館長朱祥建議市民不要去養水母,即使養好,水母大概就也僅活存到兩三個月左右。更不要隨意放生,以免放生水域的生態遭受池魚之殃。


黑星海刺

    幽靈殺手:長長觸手是捕食利器

    儘管水母種類不同,但它們的身體結構卻都大同小異,都受控于一個傘狀體,它們沒有爪子,也沒有牙齒,卻被稱為海洋中的“幽靈殺手”,它們那長長的觸手,蘊含著驚人的破壞力。

    這些觸手中都帶有一定的毒素,水母館館長朱祥說,水母觸手上佈滿“刺細胞”,其釋放出來的巨大威力,不容小覷,這是水母麻醉食物、防禦敵人的利器。這些“刺細胞”在插入獵物體內後,會立即“開火”,一些含有巨毒的水母可以破壞人的血細胞,讓人短時間內致命。

    “在目前已知的200種水母中,有70多種對生命有威脅。”不過,在海底世界,遊客倒也無需太過擔心,這裡展示的水母一般都很溫和,毒素最大的當屬天草水母,接觸皮膚後也就是會起疹子,並不會引發生命危險。


天草水母

    這些透明的獵手又是如何捕捉獵物,並且將它“吃掉”呢?一些如太平洋海刺、黑星海刺、紫紋海刺等大型水母顯得格外“殘忍”,它們會加餐一次,而食物竟是小型海月水母。“海月水母一般為‘獵手’個體的四分之一大小。”它們一天會吃掉三四個小水母,在海洋中,大型水母會用觸手將食物包裹住,送至口腕處並進入傘狀體的消化系統中,感知到食物後,消化酶會完全消化獵物,即使是一條魚,在幾個小時時間裏,都會被消化一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