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藻礁的明天

發現藻礁


藻礁是生物礁的一種,任何生物只要可以堆積碳酸鈣的骨骼,骨骼堆積又夠大,能夠抵抗波浪的構造,就把它叫做生物礁。在生物分類學上,如果是以珊瑚建造的礁體,就叫做『珊瑚礁』,如果是以藻類建造的,就叫做『藻礁』。


藻礁是主要由紅藻類裡面的珊瑚藻所建造的石灰岩礁體,它們可將海水中游離的鈣固定,在生長過後留下石灰質來造礁,所以有「植物世界中的珊瑚」之稱號。


分布


藻礁規模最大者要屬桃園縣海岸,其餘在台北縣石門鄉白沙灣、三芝鄉淺水灣及屏東縣恆春的風吹沙也找得到。


藻礁vs.珊瑚礁


藻礁分布面積、生長速度遠低於珊瑚礁,珍貴及稀有性遠高於珊瑚礁,藻礁長時間的沉積,是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之一。此外,其周邊生態相當豐富,光是一個藻礁的縫隙,就可聚集十餘種的生物。


而藻礁生長的環境條件,通常比珊瑚礁還要差一點,譬如說水質環境可能比較混濁,溫度可能比較低,浪比較強的地方。也就是說珊瑚比較不適合生長的地方,珊瑚藻還可以生長、造礁,所以『藻礁』是熱帶珊瑚礁過渡到亞熱帶珊瑚礁的先驅生物礁,藻礁同時也具備穩定海底底質、保護海岸,提供海洋生物棲息、覓食的功能。


事實上保存藻礁,也等於保存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尤其,台灣的海岸線雖長達一千兩百公里,但藻礁地形加起來卻不超過十公里,可以說是相當的稀有及珍貴。當藻礁的生態及對環境的影響,也都還來不及被人了解的時候,又怎麼能讓這個貫穿冰河時期與現代的-植物界中的珊瑚,就在我們眼前消失?


古老記憶


根據學者調查,要沈積到六十公分的厚度,可能至少需要兩千年以上的時間;此外,台灣的藻礁最年輕的大概也在六千年左右,最老的大概是幾萬年,因此藻礁可以說是比珊瑚礁更重要與珍貴的自然生態


危機前夕


但是,藻礁直到八十七年才經學者證實,一般人對藻礁的生態還相當的陌生,對於藻礁生態系的功能與重要性,也就很容易被忽視,像港灣工程、防波堤就直接蓋在藻礁上面,直接就把藻礁生態係給破壞了。其實藻礁所建造的礁體,就能保護海岸及陸地,尤其,在藻礁四周的海底,就是海洋生物聚集、生息繁衍的重要棲地。但現在站在觀音海岸的藻礁上,看到的盡是工業區排放的污水,造成依賴藻礁生活的生物,全部都滅絕了,相當可惜。


藻礁在台灣西部海岸,已經延續了上萬年,但是卻在我們這一代,斷絕了它們的生機。尤其,今年五月底,觀塘工業區開發單位,宣布將在觀音塘尾的藻礁海岸,填海造地,開闢天然氣接收專用港,保育界多年來所擔心的事情,終於要發生了,為什麼就連藻礁們的遺骸,我們都沒有辦法保留給下一代來憑弔,要全面將它摧毀。


救藻礁


眼看千萬年才能成形的自然景觀被切割,連復育的機會都沒有,以往以經濟開發利益為主的思考模式,正在侵蝕這塊自然珍寶……
由於藻礁經過數千年的累積,不但在生態系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發育過程也是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之一。在這裏,一層一層的藻礁中,總可以看到夾雜著珊瑚,是否那個時期的環境或氣候有所不同。即使純藻類膠結的部分,也是有些層鬆散,有些層緊密。若由剖面來研究海岸變遷或是氣候變遷,都是極為寶貴的證據,在演化史上亦有其意義,應予重視並加以保存。此外,藻礁的生態系與珊瑚礁的生態系仍大有不同,有許多依賴這種生物礁為生的生物,若這片藻礁消失,這些生物也會跟著消失的……保護藻礁,也保存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


看守台灣的藻礁


看著一項項工程慢慢吞噬這塊海岸,推動搶救桃園藻礁計畫刻不容緩,籲請政府儘速列為具保存價值的「自然地景」、劃設為保護區是優先工作,其次成立”海洋法”,設立海洋事務所,亦是刻不容緩。


thanks for shari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