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馮應謙﹕電視混戰 見小不見大


! v. v& v: g' O5 p2 r8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近期電視台的新聞接連不斷,內地資金入股亞視引起新聞自由的恐慌、有線和兩台就2010世界盃賽事播放事宜發生爭拗、無電視封殺在「敵台」亮相的歌手、以及now TV和有線電視向廣管局申請新的免費無線電視牌照挑戰無大哥地位等。我個人歸類這一籮籮的糾葛為本地電視台競爭的枝節,實屬可以理性解決的短期問題,我反覺得這些爭議都是見樹不見林,本地電視台內耗只會浪費了這幾年最全面發展的時機。再只顧混戰,不找新的生存空間,再過不久,可能只會淪為二三線的傳媒。第一、香港的電視台可能不再「香港」,因為它們都被國內資金收購了;第二、就算它們不被紅色資本收購,事實上,基於本地市場有限,兩台和未來的新電視台只能北望神州,瞄準內地市場,本地根本沒有太多競爭空間。
* \' s; h- T* Y3 F5.39.217.76
1 W0 a4 }3 \" x1 y
5.39.217.76) j: k$ _' f. p3 ]* i
缺乏競爭之過3 Z. r: S, S, w
+ Y% V) [6 t3 t
媒體被收購不外乎兩大原因,一是媒體具競爭力,賺錢潛力廣,所有財團都虎視眈眈;另一原因是媒體缺乏競爭力,最終只能找新投資者。亞視的情應屬後者。 為什麼香港媒體失去競爭力?我認為跟香港長期欠缺競爭環境有關。沒有競爭對手就自然不需要搞新意思,結果內容走向單一化,受害的是香港觀眾。再加上有新媒體的競爭,自然會流失觀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J& _9 d7 j# I/ t

0 T0 p9 P8 v, k公仔箱論壇我相信所有一般香港市民都期待電視是一個有競爭的媒體市場,以增加節目和資訊的多元性,提供更多種類的節目和選擇。事實也證明有線新聞和now的新聞出現,增加了資訊的多元性和觀眾收看到新聞的機會。又例如,假若不是有線娛樂台的出現,現在觀眾不是只有單一的渠道看到他們偶像的訪問嗎?現在就算在內地二、三線的市鎮,觀眾能夠收到的電視台都比所謂國際都市的香港多幾倍,而他們所觀看到的節目分別有為市、省和國家所製作的不同節目,我們怎麼可說香港是一個有公開競爭而又多元化的社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O' g0 N7 B% V1 W
公仔箱論壇  K' v1 d# ^" W, h. e4 i& _; I& r
' }( a- b: l' V1 f% g) Y8 ^) e; P
tvb now,tvbnow,bttvb' R& V1 X+ v2 E# [
香港廣播開放太慢
7 T* h& ?6 d: b1 }0 B*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p7 K! E) d7 e. Z; |; f
歸根究柢,爭議背後反映出香港廣播制度的不健全。港英年代,明顯地,政策都是維護共用事業或壟斷的局面,電視台如是,電訊和交通也如是。年代過去,雖然特區政府喊開放、民主的口號,事實上,也未見得電視台、娛樂電台的經營那樣開放和透明。尤其在數碼廣播開拓之後,既往所謂「有限」的頻道倍增,為何開辦一個新的電台如此艱難,還要被安排在AM頻道出現?為何新的電視台遲遲未能出世?對於普羅大眾,新電視台的出現無疑增加內容的多元性,當然對財團來說新的頻道是廣告利潤的再攤分,政府為何先考慮財團的利益才考慮公眾利益呢?對於整個香港利益,新電視台肯定有助提升本地所有傳媒的競爭力,這才是廣管局要考慮的地方。
6 v6 ]: o! {! t4 z. `( Q8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0 e0 S(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 z# }! |7 f5 J/ R" J也許有論點指香港市場太小不能支撐多幾個電視台,也有擔心內地資金藉機入股香港傳媒、影響新聞自由。然而,我有不同看法。我覺得中資收購亞視只是香港媒介走向中國市場,或市場地域化(regionalization)的第一步。其實香港娛樂演藝5.39.217.765 V! p7 m( J1 F8 h
行業或傳媒都一直不約而同以「留港建港」為潛台詞,例如,每年歌壇頒獎十大、十優等都以粵語流行曲為主。香港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劇和綜合節目也非常本土化,主要滿足師奶和成年人的口味。縱使近年我們看到不少歌手唱國語歌打入內地市場,無和亞視跟內地合拍節目也愈來愈多,但沒有傳媒公開說要為內地市場鋪路。總體來說,媒體、唱片業等都是以本地為業務中心,視國內市場為額外增長的收益,沒有想到要為市場分野(market differentiation)作準備。
5.39.217.763 s8 O+ t0 T. D4 ]; }" ]8 y
6 S- f6 ]3 ]7 l- e

: `6 U/ {& |! \9 {7 w# h- Q  xtvb now,tvbnow,bttvb隨外國跟香港的經濟體系漸漸融合,最終內地市場必定會超越本土的份額,一種只以香港市場為中心的營運模式始終會被淘汰,我覺得無論是娛樂公司、唱片公司、電影公司、電台和電視最終也應考慮三套並列的市場策略:第一是本土市場,第二是以南中國粵語市場為主的區域市場,第三是整個全國市場。投放在那個市場的比例大小則視乎資金的多少、當時的形勢和自身優勢等,沒有這種思維,最終所有香港主要傳媒和娛樂事業都只會給內地資金鯨吞。現在,中資入股亞視致力拓國內業務和市場,已是市場區域化的實證,當然,這也說明了香港錯失了捷足先登的機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a% p- N4 V- U/ e$ q6 k2 F& E

+ L9 c, ]1 Z0 H" L' T, z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7 g; P/ Z: R' W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H: \. Z! |5 W0 b1 P7 W  j
香港傳媒的吸引力1 r* `. d3 [7 l8 @

# [" a+ l' \- Mtvb now,tvbnow,bttvb不過,暫時香港傳媒對投資者仍具吸引力。香港傳媒是全國唯一能自由買賣的傳媒,亞視有,無也有,亞視大股東王征也表示曾與無接洽,只是談不攏而已,將來新的數碼電視也勢必成為國內投資的囊中物。目前國內媒體的收購合併仍是有管制的,但也不是不可能,例如近期湖南視成功「收購」青海衛視,06年中國移動也購入19.9%鳳凰衛視的股權。綜觀這些變動,目的都是希望拓展其他地域的市場和開拓媒介業務和市場。目前,香港電視台既要害怕外地資金的「干預」,又恐失去壟斷地位,以致要排擠「敵台」,這不利地區市場的擴展之餘,又否定了多媒體合盟的可能性,最終只會步入衰亡。5.39.217.76# D6 ]1 q5 {* l+ D+ Q
" w0 w4 g* A+ _: Q0 H

& D/ g. ]) r$ s公仔箱論壇我認為,目前最有效和快速的擴大市場佔有率策略,是引入其他傳媒和國內公司的參與,以擴大業務和提高規模經濟的效果。當然,最大挑戰不是一些具體的策略,而是在觀念上改變40多年本地電視台的心態。現在電視台一哥無希望靠一己的實力製作所有電視節目、打造自己歌手和藝人,這種運作模式以往或許成功,不過在愈來愈競爭激烈的市場下,肯定不是長遠的適當策略。以國內媒體市場為例,面對廣大市場,連中央台也不能無限擴充,規模太大只會破壞規模經濟的優勢。因此,大陸也提倡「製播分離」的口號。對於上述提過的本地唱片公司,與電視台和其他媒體合作肯定是趨勢,但絕非要為了壟斷市場而連歌手都自己栽培。以美國NBC和Universal兩大媒體在2004年的合併為例,他們的合併並不包括Universal旗下的唱片公司,當然內裏有很多原因,不過例子也說明外國媒體也不希望因商業的合作影響內容的多樣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a1 |: s% S# E' s, \+ S

5 e- v1 K  `" N8 P. `5.39.217.76
. a1 u" |!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果我們有一個廣大市場的視野,現在香港「獨有」的問題,例如電視台的年度獎項有否偏頗某一些唱片公司、是否要強制合約歌手以廣東話以外的語言接受其他電視台訪問等,都是「芝麻綠豆」小事。因為一個地方傳媒不足以霸佔整個市場,只有尋求跟競爭對手合作,以擴張其影響力。5.39.217.76- H# |0 G4 p3 v% s- b" r; [& q

) N; k% m. c- `5 m, y6 f/ u5.39.217.767 s3 k% E  I; P- L! I; p
政府的角色
0 V% ]( J- y7 G: Q公仔箱論壇) v0 O6 L' X5 T. O
在內地和香港媒體融合的過渡期中,我們需要廣管局的明確介入,以維持香港的新聞自由和媒體服務香港的質素。就新聞自由來說,相信隨更多香港媒體有內地資本流入,香港記者的壓力
+ ?) {* K2 L$ Z* Y4 E! ^, L7 s' `5.39.217.76會愈來愈大,我相信現在大部分新聞從業員都十分專業,問題是就算大陸資金尚未流入,記者已受盡頗大的商業壓力,香港總不能靠記者自己或業內團體抵禦經濟和老闆壓力,廣管局應更積極執行電視台廣播守則,以保障香港的言論自由。

) f7 n  n1 E* G, M% z;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C1 x$ K2 x' b( S& i公仔箱論壇
3 a# z& Z7 K5 T( {; U2 T) I! A5.39.217.76第二,本地媒體在發展內地市場之餘,絕不能草草製作本地節目,以滿足最低的發牌要求。在這中港融合的過渡期,廣管局應制訂方針,以確保媒體將來能平衡本地各國內市場的發展。公仔箱論壇8 @( I! N: a6 t" P" C1 ^
5.39.217.76$ h0 g: Z) e' n. Z' U& b
tvb now,tvbnow,bttvb2 m6 [( C2 \6 F) U; v1 H, D# G
再者,政府應承擔起媒體跟內地政府單位溝通的橋樑。釐訂法例,協商政策,幫助本地傳媒在內地市場的拓展。如何跟內地合作才是廣管局未來最大的挑戰,目前CEPA所涵蓋的範圍都只談一些「小事」,不談大事。CEPA所觸及的只有技術服務的合作和合拍電視劇的規定,事實上,電視台十多年前已開始窺探跟內地的合作,政府「插手」與否,都勢必成為趨勢。廣管局應投放更多資源探究更大的問題,如何管理媒介的跨境擁有權事宜,如何推動內地合法和公平轉播香港電視台的內容,而不是去處理香港電視台本身能自己解法的商業合作,當然更不用談要花大量人力資源處理有關本地電視台節目尺度的投訴。
' ^% U) X- I* W  H+ Y! h9 t! h
; v7 I6 j. g, q/ N" {tvb now,tvbnow,bttvb
. B' d% l1 F, X5 ~- }tvb now,tvbnow,bttvb作為小市民,見到政府去處理有關《秋天的童話》的投訴,見到歌手以廣東式的普通話接受訪問,茶餘飯後我的確多了幾個可笑的話題,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政府和電視台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思維。
; h" l9 }9 m7 |  htvb now,tvbnow,bttvb. k" @( s7 W9 {$ j0 V

8 l* Z" d/ c/ G8 O5.39.217.76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
+ l/ I/ X1 ^!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新聞與傳播學院 副教授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2 B& i( A+ _: ]0 o

; ]3 ?. F4 v0 @tvb now,tvbnow,bttvb6 X  C& _& I) v3 j+ }$ w. v7 K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