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急升,但政府拒絕恢復定期賣地,財政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公布後多次指出,現時有八九十萬家庭已經置業,政府要照顧他們的利益,明顯是以業主的利益作為擋箭牌,但到底這八九十萬個家庭在想些什麼,政府卻未有交出數據。就此本報委託港大做民調,結果發現,居於自置私人住宅的受訪者,有65%認為政府應增加土地供應;這一數字說明,即使是有樓階層的「既得利益者」,也認同樓價不能無止境的急升。政府到底有沒有認真了解過有樓階層的心聲?如果政府未有認真調查就執意收緊土地供應推高樓市,根本就是逆民意而行,置整體社會利益於不顧。
5 k3 w# l9 F$ d, ~5.39.217.76
% `& N/ v/ T3 U6 P
/ H% T6 \1 ^. X+ `2 J, K8 y+ wtvb now,tvbnow,bttvb樓價飛升只是紙上富貴
T) V4 Q1 k3 [. J5.39.217.76
. q% ^+ F k" ?7 \5 H1 \, A+ Q公仔箱論壇後遺症卻令市民受害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n, P" ?2 ?- [( z( p: j
本報今日報道,根據本報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做的調查,居於自置私人住宅單位的受訪者,有65%認為政府應增加私人住宅土地供應;認為應減少供應的只有8%,應不變的是19%。政府每當被問及為何不增加土地供應時,總是說要顧及政策對八九十萬已經置業的家庭的影響,言下之意,即是政府認為要求增加賣地的只是那些未能置業的人,他們渴望政府出手干預,令樓價下跌以便「上車」。政府的潛台詞是,希望政府增加土地供應者,都是自私自利之輩,只求「上車」,不顧已經置業的人的利益。這個民調的結果卻清楚顯示,政府的說法根本脫離群眾。
1 X# `8 K* r$ k6 `' d; `: vtvb now,tvbnow,bttvb政府也許會認為,香港人都是自私自利之徒,有樓在手的,就是現時高地價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樓價愈高就愈高興,自會支持政府的立場。但民調結果告訴我們,香港人原來也是理性的,不會盲目追求樓價上升。% k* B& V. k; b7 P8 N
: M; S% E: F3 o4 i6 C港人這個理性的想法,其實很容易理解。在香港,即使是有樓階級,大都只是置業自住,樓價飛升,也不可能出售物業套現然後露宿街頭。因此,樓價急升只是紙上富貴,業主真正可用的財富並沒有增加。但樓價急升卻會帶來各種社會問題,例如租金上升將導致百物騰貴,生活質素自會受影響,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此外,香港絕大部分人都是居於面積較細的中小型單位,居於千呎以上豪宅的只是少數,因此不少有樓階級也渴望有朝一日可以「細屋搬大屋」,改善居住環境,若樓價不斷飛升,即使自住的物業升值,但要樓換樓則機會愈來愈渺茫。
1 X; n$ I) e @5.39.217.76不少業主同時也為人父母,與子女同住,他們眼見樓價飛升,自會擔心日後子女置業會更加困難。目前不少父母也會為子女的將來作大筆儲蓄,甚至為子女承擔置業的首期,因此,樓價急升,為人父母的只好節衣縮食。即使是為人子女的年輕人,同樣要為將來而擔憂,因為結婚成家立室同樣需要置業,樓價飛升,不少人也被迫推遲結婚大計。
& J% B; ~* {7 o- _1 i5 w5.39.217.76社會上絕大部分人,包括擁有物業的人,都不希望樓價大跌,他們追求的只是樓市穩定發展,天價豪宅等新聞,社會絕大部分人都無法得益。樓市的瘋狂歲月,香港人早已經歷了,九七前的10年,香港人以為是黃金10年,股樓齊升,炒風熾熱,富貴黃金夢隨處可見,但泡沫爆破,一覺夢醒,負資產所帶來的煎熬,港人早已領教。因此,不論已經上車的有樓一族,還是無力上車的無殼蝸牛,都學會了理性對待樓市,不會幻想樓市無止境上升是有利無害,如今執迷不悔、迷信高樓價政策的,就只剩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h ]# u6 ?( I3 Q) g# f/ e+ H; N# W5 m0 d/ S7 B& X
公仔箱論壇1 P3 Y# n; P l, Z" V7 D
假借保護業主利益之名
) r7 g8 ]) T: q公仔箱論壇6 b8 A8 p# Y# j
實行高地價高樓價政策?
# o, t4 w+ n. n7 l) B8 a) E5.39.217.76樓價沒有節制地飛升,對社會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壞事多於好事,唯獨少數人樂見其成,例如囤積居奇的樓市炒賣者。樓市愈瘋狂,他們的得益愈大,政府的高地價高樓價政策形同強迫港人為地產商及炒家打工,奉獻畢生積蓄。
+ a1 Y$ `' T' H* e' r6 C今後,政府不應再以香港有八九十萬家庭有自置物業作擋箭牌。如果政府有對這八九十萬家庭做過更詳細的調查,請盡快向外公布其調查結果;如果政府根本沒有做過調查,就憑空想像把有八九十萬家庭為自己的政策護航,難免會被人質疑:政府的土地政策,只是假借保護業主利益之名,其實是為囤積土地和樓宇者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