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智利強震顯示 充分的防災準備是減災關鍵

智利發生芮氏規模八點八的強震,造成逾七百廿人罹難,一百五十萬棟房屋毀損及至少三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誠然是極不幸的災難,但以史上第八強震的巨大破壞力,這些災害就相對顯得輕微;減災關鍵是,智利有充分的防災意識與防災準備。
/ y& \! H) k; V公仔箱論壇對照六周前海地規模七的地震,智利強震至少是海地地震五百倍以上的強度,海地死了廿二萬人,國家陷於癱瘓;智利的生命財產損失非但相對要小,救災與復原的速度也有較佳的效率。
/ |1 ~: D- m% v: n" I4 Z5.39.217.76智利是南美洲最富庶的國家,因處於地震的高風險區,長期以來其政府與人民的防災意識較高、防災準備也較充分,不只平時勤於防救災演練、建築物均需通過高耐震要求,救災更是把握第一時間投入。充分且萬全的準備,有效壓制了災情擴大。
5 l6 k* S& n3 D1 o$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R/ H$ H; p  V.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_' o) F% g8 N- m' v
tvb now,tvbnow,bttvb; J: |% |& P: `1 U' r
這次智利強震肇因於那斯卡板塊滑向南美板塊下方,簡單說是板塊推擠,事實上同樣的兩個板塊碰撞,至少造成智利南部一九六○年規模九點五的史上第一強震,一九八六、二○○一等幾次規模八以上的地震,這證明地震迄今雖無法預測,但哪裡是「高危險區」,卻很明確。7 j5 `6 x' N- C& ^  D
台灣與智利雖遠隔重洋,但皆處地震的高風險區卻十分相似。從地球尺度來看,台灣與智利分處太平洋盆地的東緣及西緣,太平洋盆地周圍與陸地鄰接處,盡是深不可測的海溝、沒有停止過的板塊碰撞與擠壓、密集的火山分佈,幾乎每天都有地震或火山活動,同是地殼最不穩定的地方,因而被稱為「太平洋火環」。 ! ^  Q+ Y% Z* c4 k
0 e5 R9 b+ \! z) p# I. i
8 ]$ L* I8 x6 D0 n3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D3 |& P4 o
台灣處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長期推擠的地殼運動環境,加上東邊琉球海溝的張裂變數,造成島上南北平行走向的無數斷層,包括車籠埔、梅山等斷層,每一刻都在活動,引發一年近兩萬次被偵測到的有感及無感地震,也絕對是地震高危險區。但同屬地震高危險區,對照此次智利的因應表現,台灣的防災意識及防災準備顯然仍待提升。
* m, C6 p2 [9 O2 t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8 Q& o9 @- ]3 Q/ q2 v1 R

* X) s; u& W5 H' o5 l  Y地震對人類生活環境的破壞,占所有天然災害的百分之六十,原因在於地震成因極其複雜,加上現有的觀測紀錄不足,即便近年超級電腦加入運算,至今離準確「預測」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地震發生後,例如九二一地震,從震央集集傳遞能量到搖撼兩百公里外的台北盆地,因為地震垂直波與水平波的速度差,理論上已可爭取數秒到數十秒的預警時間,足以「預警」重達六百公噸的高鐵列車、捷運、高空工作吊臂、大廈電梯立即因應以免釀災。目前這個預警系統已有雛形,應該是防災系統建置的重點。
: |! T$ h& \9 H0 rtvb now,tvbnow,bttvb其次是建築物應須耐震。認知台灣地區建物必須要有高耐震要求是九二一的教訓,自那時起,相關補強才開始推動,包括對活動斷層兩側有一定距離的禁建及限建規定,其他地區新建物加強耐震要求,以及公有建築物的耐震補強。由於起步晚,即便全力趕進度,不足之處仍多,例如舊建物、私有公共建築不在管制之列,即便已評估列管的兩萬件公有建物,完成補強或拆除的卻也不到一千件;至於道路、橋梁等公共工程,都仍待加強。
' g, \  ^5 Z7 }公仔箱論壇
1 G& p! v* `3 d$ U-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2 q. `; t3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3 S- f1 \) t5 x, k9 l; r5 M
防災準備做得是否完善,先決條件是防災意識是否足夠。智利強震引發海嘯太平洋盆地周遭國家的警戒,美國總統歐巴馬立刻要求西海岸居民警戒,日本發佈十七年來第一次海嘯警報、並撤離臨太平洋的四十萬戶家庭,菲律賓也撤離沿海二十五萬居民;反觀台灣,政府高層、相關機關皆以「不必過度緊張」地輕鬆以對,民眾更不當一回事,還有人興奮地趕到東海岸「觀海嘯」,甚至旅行團全車拉去增加一個節目。這也許是自信滿滿,卻不是建立防災意識的正確回應。唯一可堪肯定的是,台灣在任何災難中皆未出現劫掠商店之類的鏡頭;我們的公民意識與社會支援系統頗堪自豪。5.39.217.76: L7 K/ F% ^9 j; P5 G
老祖宗「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話,是防災的經典提示,只有充分的危機意識與防災準備,才能控制災害免於擴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