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坦誠交流有助消弭誤解

坦誠交流有助消弭誤解
& N) s7 s* M  C& j% {" Y2 |. @0 i5.39.217.764 Q6 Q* R6 v5 F; h+ A
公仔箱論壇! Y5 N  A, h, u7 E6 C$ `- Z/ ?
馬大歷史系教授邱家金與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週二晚針對華教問題進行了交流研討,兩人分別提出對華小教育的見解,並針對多源流學校制度是否妨礙國民團結的議題進行辯論。這項交流會是隨著去年邱家金發表華小生都是文抄公,以及華人應該放棄母語教育的言論後而舉行的,此次難得集合兩位教育界舉足輕重之士為國家教育制度把脈,有助於促進不同教育源流和學術見解的交流和諒解。
% Y$ {: r. ~3 W+ x2 d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m& a; b$ c& J% y$ ?
5.39.217.76# E6 c4 t% p; a1 I! U
邱家金在交流會上持一貫的立場,他辯稱不曾說過大馬不需要華文教育,而是指出國家多源流教育系統的問題,強調需要建立一種能讓各族學生互相交融,而非分化各族的教育系統。他在交流會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出一種學校的理念,並指該理念與單一源流學校有別,一種學校用國英雙語教學,但是華印裔依然可學母語,重點是讓各族學生可以在同一屋檐下學習與交流;促進國民團結必須從小學階段開始,否則就來不及了。這基本上與前首相馬哈迪提出的宏願學校理念相似。所謂一種學校的理念隨即被魏家祥反駁,指該理念與目前國小的情況不謀而合;換句話說,一種學校實際已經存在,邱家金不外是要所有人都唸國小;而強化國小並使之成為全民首選學校,也是政府一貫的政策。
7 z& e( X/ v( \- s. X) A4 N7 ~- h, s: U9 B" D

5 b% @  |8 X/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魏家祥則在交流會上捍衛華小的存在價值,指華小並非分離概念的學校,華小非只收華裔也接受各族學生就讀,因此,華小一樣有空間讓各族交流。華小的課程是根據國家課程綱要擬定,符合國家教育原則,與國小沒有兩樣,只是媒介語不同。他也指出造成種族分化的原因很多,不能一味歸咎於華小,而且歷屆政府也認同華小的存在價值及貢獻,並承認華教是國家的資產和優勢。魏家祥的言論與華社民間教育團體的看法大體上一致,也符合教育部的立場。
9 T4 J2 @( ]+ |- `6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B1 \- b+ y6 a" K5.39.217.76( F: s0 k) W' M* M2 g0 y
不過,魏邱兩人認同國家教育系統存有弱點,即過度注重考試,教學方式呆板,缺乏創意和革新原素。邱家金的論調因此與之前出現些微轉變,除了批評華教也不忘點出國小的問題。儘管如此,魏邱兩人並沒有在此課題上多所著墨。上述交流會雖然讓魏邱兩人有機會公開對談,但是我們應該通過何種實際措施改善國家教育問題,以及如何能讓社會大眾對教育問題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共同解決問題,交流會並沒有提供答案。
2 m; ^/ x1 ^) r8 C6 }* K
# _& y8 C+ C- W( P6 o;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3 c0 N1 S: \1 ytvb now,tvbnow,bttvb而從現場情況來看,如部份觀眾對有人提出華小若干問題時報以噓聲和嗆聲,以及問答環節多數提問離題,交流效果實則不大。如果類似交流會是學術界與華教民間團體代表,或者不同源流教育組織代表之間的對談和探討,相信能迸出更多的火花,能夠帶來更多更大的思想激盪。" j3 J2 |" C2 O' v

0 M1 |; |6 t) m7 I4 N$ w1 {+ P' ?& ]公仔箱論壇
7 W, ]6 e* j$ d: Q; [真正的關鍵其實在於政府的態度,教育部必須糾正當前的教育政策,回歸教育本質,務實地看待和解決教育問題。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夠加強與華教團體的交流與互動。有學者就指出政府必須通過連貫和一致性的教育,培養人民的團結精神,但是不能否決多元化的優勢。政府若能平等對待國家所有教育源流學校,讓國人自由選擇教育管道,同時能在不同學校感受到政府公平對待各族,自然就能培養和鞏固國民的團結精神。tvb now,tvbnow,bttvb4 S. P  a' U; \' e* v
公仔箱論壇: H. d. b2 o& B3 h/ S% p, C
5.39.217.762 e- T2 u& E, C- r2 X2 f
此外,學校固然能團結國民,家庭教育和民間的互動與觀感,也會對人民的國家和社會認同感構成負面影響。而不能忽略的是,目前國內仍有許多人存有根深蒂固的種族化思維,除了政治人物和某些政府官員,甚至包括教育界人士,經常有意無意發表極端言論,這與教育媒介語無關,而是某些特定體制所造成的,如國家幹訓局的種族化課程,甚至首相特別事務官納西日前貶損其他族群的言論,政府都必須正視和加以匡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