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宗教保守主义是分裂国民源头

宗教保守主义是分裂国民源头
张以勒 | 1月5日 1点57分
在高庭宣判天主教周报《先锋报》可使用“阿拉”字眼,而引发不少回教徒民间团体的抗议,以及内政部决定提出上诉后,本已脆弱的国内族群/教群关系,势必再次面对考验。基督教和天主教可否使用“阿拉”字眼的争议,事实上是继改教课题后,过去二十年以来国内宗教保守主义——更确切而言是回教保守主义,持续发展和高涨的结果。
, g4 j3 X! b! h% }0 `5 \$ n- K
0 J6 P- C: @/ l+ Q$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马来西亚回教保守主义的抬头,与上个世纪80年代马哈迪政府大事推动的回教化政策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上掀起一股回教复兴运动的风潮,其影响所及,就是马哈迪在1981年掌权后的短期内即推动回教化政策。当时他还拉拢回教青年运动领袖、现为民联灵魂人物安华作为回教化政策的主要设计师之一。tvb now,tvbnow,bttvb- z( @9 e$ f0 X" M! R, W+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1 F3 [( |# h. J
马哈迪政府的回教化政策5.39.217.76: I: E3 E, w( l- i2 N
+ M& z3 l: Z. }* h
在回教化政策下,除了国家行政机构的回教化,其它方面,大者如设立各类型以回教教义为营运原则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回教大学、回教银行、回教保险等,小者如开始规定公私立大专设回教文明为必修课、安排国营电视台在每天的回教徒祈祷时段播放可兰经经文的诵读、增加回教节目、官方关于清真食品条例的日益严格与完善等。tvb now,tvbnow,bttvb" X& k; i3 u% l, x* J9 n' }

* ?# G7 N3 t5 h1 t3 F在国际回教复兴运动和国家回教化政策的催化下,在民间开始形成一些看来不显著但影响可观的现象或转变,如回教徒妇女积极佩戴头巾、回教徒排斥到非回教徒经营之餐馆用餐,有更极端者甚至排斥与非回教徒同桌用膳;这种情形,在60、70年代及之前是比较少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更多关于马哈迪政府回教化政策的评述,请参阅陈中和著,《马来西亚伊斯兰政党政治》,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策略咨询研究中心联合出版,2006)
. n$ S3 M' X( v  J5.39.217.767 r* c* e( x  H; p4 Y
马哈迪政府启动的回教化政策,是国际回教复兴运动及国内回教保守主义抬头的果,但回教化政策本身又加剧了回教保守主义的高涨,两者逐渐互为因果、互相庇护扶持。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回教保守主义发展的关键推手,国阵/巫统方面是马哈迪和安华,在野党方面则是与安华同样出身回青运动,也几乎与安华加入巫统之际同时加入回教党的法兹诺和哈迪阿旺。回教保守主义20年以来一路高涨,近年持续发生的改教风波,以及最近这一起“阿拉”字眼的争议,就是这种趋势的后果之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3 y+ Q5 R* b8 I3 Q& b

+ U; s; E: q' A: l1 P" M) G5 J宗教保守主义撕裂族群关系
& D4 K$ g" S' `& i7 t9 e公仔箱論壇
6 j0 ]6 @9 g: X5.39.217.76论者往往把国内族群关系的不和谐统统归咎于种族主义,但从这次“阿拉”字眼的争议来看,宗教保守主义才是撕裂族群关系的祸首,其原因如下:& i+ ?* @4 t3 X+ g7 b; B4 |0 G1 ?

4 K( w# u% `5 y9 n- O( Y' t( r5.39.217.76一、各种族对友族的传统文化,大部分都能够互相欣赏、互相吸收,排斥者居于极少数;但如果是宗教信仰上之差别,由于它涉及终极救赎的命题,也就是所谓“能否上天堂”、“能否得救”的生命归宿问题,因此宗教与宗教之间绝少能够互相欣赏、互相吸收,至多只能互相谅解,而大部分是互相排斥的。简言之,文化上/肤色上/种族上之差异,会引起冲突的几率极低,而宗教上的差异,则是一种本质上的差异,一种难以忽视和松绑的、涉及生命终极归宿的根本差异。tvb now,tvbnow,bttvb# O3 p& p8 ]' E6 `& H+ X* c. U: y
& Y# n0 Z6 V: s6 m
二、种族主义是一种较容易被辨识,也因此较容易被批判的行为;宗教保守主义则由于其高度的敏感性,以及其先验的神圣性,而通常很难被识破,也因此更难受到批判。举个例子,各族人民,包括马来人,可以对发表“华人寄居论”的马来人作出批判,但对于那些要求回教独占“阿拉”字眼的使用权、要求捍卫所谓回教的“神圣性”的回教徒,则很难视其为宗教极端分子,更遑论正面公开的批判他们,甚至还要尝试安抚他们。对马来人而言,他们很多人或许都可以反思本族的种族主义,但能够反思本教的宗教保守主义,恐怕是少之又少,因为这太过“大逆不道”;被批评为“民族叛徒”和被指责为“叛教者”,是两种程度相差非常大的精神惩罚。
7 D( Q8 ~( J/ u: Y1 j5.39.217.76  n- \9 ~, i6 z6 z7 |# P
三、民族主义其实是马来西亚以及许多国家的立国之本。以马来西亚为例,其独立与建国,事实上就是马来民族主义、华人民族主义和印度民族主义结合起来的成果。任何爱护本族母语和文化的人,本质上都是民族主义者,包括华社的华教运动、各类血缘乡亲社团等,难道不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吗?tvb now,tvbnow,bttvb* Z  e& h4 b3 g$ h/ @

' k% `* A5 p% w! K. _1 O) q强调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与强调敌我界限、傲慢排他的种族主义,是有着本质差别的两码子事,而种族主义分子在每个族群里其实都占极少数。种族主义或许会导致像513事件那样很具体、很显著的种族冲突,但它通常不会造成更为长远、深层和广泛的影响;但宗教保守主义则不同,它造成的后果往往并不显著,但却是长远的、深层的、广泛的,例如:80年代后,那种回教徒与非回教徒在华人茶餐厅里同桌喝茶的情景几乎完全不见了,以及在过去从来都不是课题,在其它一些回教徒国家也不成问题的“阿拉”字眼使用权,却在这几年在国内被大肆炒作起来了,这就是宗教保守主义在根本上、在群众间造成隔膜和分裂的例子之一二。公仔箱論壇. y; N0 h5 M' f" Y. S1 `7 F
5.39.217.76: k+ J- D0 \* \( p
这种从根本上的,存在于各阶层人民的,看来并不显著但却是深刻的隔膜,这种不可理喻但又不言而自喻的隔膜,正正是撕裂国民关系的最重要源头!
4 t* ~4 D! |8 q! o4 I% o5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1 w2 U+ a: K+ C: i
政府的立场基于什么考量?公仔箱論壇" W1 F4 U' ]* n3 Z; B. d: P% p5 Z

7 C, Q) R. B; q. y( [) |+ W5.39.217.76回到“阿拉”字眼的争议,执政集团国阵似乎也在此课题上出现分歧,一方面多位巫统部长宣称政府将对高庭的裁决提出上诉,另方面则是马华公会通过其发言人(而不是内阁部长)公开表达支持高庭判决的立场(这种表态有没有效令人怀疑),而其余国阵成员党则看来没有或不想表态;无论如何,内政部已经确定提出上诉,这说明了政府在有关课题的立场,而事实上这种立场在早前内政部禁止《先锋报》使用“阿拉”字眼时就表明了。姑不论政府在这种课题上该不该有一个立场,先问政府采取这个立场的考量是什么?
- p, x1 K; q/ q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0 p- ?* N# S: Z" T5 U
一、是捍卫回教的权利?这意味着政府把“捍卫回教权利”与“捍卫回教使用‘阿拉’的独享权”等同起来,这两者的等同关系是否合理合法,则首先必须证明的是“阿拉”确实是回教所独有的,但史实已证明这是不正确的,“阿拉”字眼的出现比回教还早,而且较后也由亚伯拉罕系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所共用。因此若政府的立场是建基于这个考量,那么这种立场是不合理的,是将政治目的置于学术真理和客观事实之上,是基于政治而不是基于真理的立场。
& l0 j3 n3 L! k: ?tvb now,tvbnow,bttvb
# T8 p# y* Q4 T; `4 n3 P2 x6 s二、是基于照顾回教徒感受,进而维护国家稳定的考量?这个考量则比第一个考量还要合理,但这仅是相对合理,并不表示政府必须,或应该这么做。这里的着眼处应是对政府的责任与目标的考验。除了“照顾回教徒感受,维护国家稳定”这种责任和目标,政府有没有,或应不应该有更伟大更宏远、更迈前一步的责任与目标?比如,拒绝向宗教保守主义妥协,而坚持捍卫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通过更频繁、更多元、更深入的跨宗教对话,教育群众,重建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共识,让马来西亚从诸如“阿拉”字眼使用权之类的无谓争议,从各种族群/教群之间的零和纠纷中解套,而共同建立真正属于所有国民的“一个马来西亚”价值?
3 F7 F% `* h; r& b9 f! rtvb now,tvbnow,bttvb( T6 k. j7 H+ }7 n, Y/ Z" s
戳破宗教保守主义者真面目9 E1 t6 l; K5 @3 ?
公仔箱論壇( \$ M. `5 b8 `& R) R5 U; d: P
况且,若政府的立场乃是基于照顾回教徒感受来维护国家稳定,而其背后的考量又是因为回教徒乃国内第一大族群,而无视那些使用马来文的基督教徒,尤其是使用有着“阿拉”字眼的印尼文版圣经的沙巴和砂拉越土著基督徒的感受与权利,则政府的立场无疑是一种多数暴力的行使!全世界都有宗教保守主义,关键不在于如何消灭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关键应当更在于政府对它采取什么立场。
  O& Q4 J2 B9 g4 Z3 t
/ p, k4 L1 W! X1 p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宗教保守主义者往往对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毫无质疑,也不容许他人的质疑,这通常源自于其个人知识上的无知和观点上的狭隘,与宗教本身无关。对抗宗教保守主义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更多、更深入的跨宗教对话和交流,甚至是辩论,因为在对话和辩论中,往往就能戳破宗教保守主义者的真面目,以及其理论的空泛、荒谬和无知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宗教保守主义分子最害怕对话与辩论,也常常对这类对话和辩论作出破坏行为。
: H5 E; i. m0 D" I2 j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F: y% q7 ?* z1 s' [6 S
各宗教团体对高庭判决、回教保守团体的抗议、政府的上诉决定似乎采低调姿态,这固然有彼等之考量;但像“自由公共论坛”(Free Public Forum)和“大马之子”(Saya Anak Bangsa Malaysia)等民间组织主动举办跨宗教对话或辩论,或许才是更能够抗衡国内宗教保守主义趋势的有效方式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