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開幕熱鬧 搞好東亞運仍須努力


, `+ l# r1 G1 @! @5.39.217.76本港為迎接東亞運動會,維港昨日舉行煙花和綵船匯演,為市民平添一項假日消閒活動,由於今次運動會,有多位深受港人歡迎的內地運動員參加,增加了節目的可觀性,但東亞運要取得成功,仍須主辦單位抱着做足一百分的精神做好工作,以及運動員拚出競技精神,贏取觀眾掌聲。' \% \0 S5 \; Y7 S$ \6 g5 [; J
昨晚整個維港幻化成一個巨型舞台,開幕禮歷時個半小時,四幕文藝表演配合煙花匯演,展現香港由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會的過程;加上多艘裝上燈飾的綵船,在海上列隊駛過,場面熱鬧。開幕禮接近尾聲時,由五名現役和退役運動員,包括李麗珊、黃金寶、張敬煒、韋漢娜及陳晞文,一起燃點聖火,象徵今屆東亞運正式開始。tvb now,tvbnow,bttvb  v* {1 w) |8 j+ x! |
公仔箱論壇/ m6 p/ u% B' T. n1 O- ^
香港主辦東亞運,事前不乏看淡之聲,理由包括參加國家數量不多,擔心水平缺乏吸引力;亦有意見認為香港缺乏承辦大型體育活動的設施和經驗,在準備不足下無法討好。
1 L5 |" h* Z3 W+ K( S, s; }5.39.217.76
0 L. |) K8 N& w/ `& y公仔箱論壇面對批評 積極改善管理公仔箱論壇# @! ]  f+ T. h6 M5 |* e( x
在質疑聲中,東亞運動會終於開鑼。開幕之前,傳出有部分設施未能趕及完成,又有指宣傳不足,不少市民對東亞運認知偏低,包括不知舉行的時間,又或者連對吉祥物也不認識,及至日前部分賽事展開,臨場安排亦未盡完善,例如沒有即場售票,使到乘興而來的觀眾,部分敗興而返。
7 s: p2 {2 D# v& R" O9 G5.39.217.76東亞運受到的批評,部分是由於基本條件限制,譬如賽事的水平,與參與國家多少有關係:參賽國家多,水準當然會提高,今次中國派來的隊伍,部分是國家隊的精英,在最高水準的國際賽都是矚目的明星,此舉明顯是想增強今次賽事的「戲碼」,提高整體的可觀性,相信可以大大增強比賽的號召力。
& j  D2 P3 C+ x$ U2 \至於市民對東亞運認知不足夠,同樣受到賽事規模和投入的資源相對較弱有關,像四年一度的奧運和世界盃,不但水準高,投入的推廣費亦高,公眾興趣自然大。相比之下,東亞運投入的資源較少,而且港人平常對體育運動不算太熱衷,這個限制不易打破。
' x2 ]7 c4 B; s- Z  b, w5 d3 P公仔箱論壇
2 C: u5 |8 F' u. [& Z5.39.217.76昨日舉行的開幕匯演,論人力物力不能和奧運相提並論,但由於香港地方小,資訊流通快,經過這次宣傳,相信東亞運舉行的訊息,會獲得較多市民留意,餘下就是如何鼓勵公眾入場或透過電視收看的興趣,令比賽期間增添氣氛。1 Y- O5 Y5 g1 t8 b" s

4 Y. ]0 d  }( u  g; j2 ?2 k賽事水平和外界關注,多少受客觀條件和資源限制,相比較易改善的,是臨場各項管理和安排,如果能夠做好這些細節工夫,就可以讓賽事順利進行,同時增加捧場人士和運動員的口碑。像即場的售票安排沒有做好,予人印象大打折扣,能夠及時改善,做到一條不紊,同時讓參賽運動員覺得香港做好東道主角色,這是主辦當局最基本的任務。, j* r9 o1 F" q4 |( ^9 a: z
# n1 [% M/ m2 H1 W  `2 J

9 B4 w$ s7 Q' U8 h9 x, U缺乏經驗 更須及時應變
: F. g! q( C$ l; f9 {tvb now,tvbnow,bttvb京奧期間,香港主辦馬術項目,雖然之前沒有經驗,但結果賽事安排做得好,無論入場或參賽健兒都讚賞,成功為香港贏得聲譽。東亞運投入資源遠超奧馬,涉及場館又多,籌組相當不易,但負責的單位不應以此作為理由而怠懈,反而應該抱着迎接挑戰的心情,爭取做到最好。
( W% a- o# ~( P1 R5.39.217.76昨日舉行的煙花和綵船匯演,不論是否對體育活動有興趣的市民,都可視為消遣節目,在遊客眼中,有機會看看維港綵船,總算是本地的特色活動,從這個角度去看,開幕禮不失宣傳推廣的效益。不過,由香港舉辦的東亞運,要做到成為歷屆運動會中出色的一次,還須要在未來日子,各方面繼續努力,共同締造出好成績。  m. Q0 P, @' O* f6 o8 R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