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l' Z$ u: i* B/ |1 M- c. Ztvb now,tvbnow,bttvb失業率連續兩個月下降,十月更降到百分之六以下,著實令政府各級首長大大鬆一口氣。然而,政府官員小小高興一下就好,因為在總體失業統計之下,隱而未現的長期失業問題正在惡化,政府各項救急救短的促進就業政策必須儘速調整重心,以免快速集結的長期失業大軍,形成經濟發展的大難題。
4 s5 x! I1 g7 {7 X. T
/ t& U% @. g$ l% P6 h0 L! v* b5 s" |. F3 b( e% f) c/ H
! n! z5 P7 I7 J/ Y* B0 W
根據主計處最新資料,十月有六十五萬三千人失業,已較最高峰時期少了近二萬人,不管失業減少的原因如何,這確是喜訊一樁。不過,平均失業周數並未同步縮短,上月反而拉長為廿八點三周,是民國九十三年以來最長,遠超過一般經濟學家定義「長期失業」所用的廿七周,代表失業人數雖下降,但待業找工作的期間更長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N. O6 K) y
2 E5 [ U' L5 G8 J: L* R3 l+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7 j" B* s& R9 D; E2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h: F8 A0 T! L* T4 v3 y
另一數據更值得注意,目前失業期間超過半年的長期失業者,已占總失業人口的四成,比正面臨二位數失業率危機的美國還高(美國有一千五百萬人失業,約三分之一屬長期失業者,是二次大戰以來最高),而失業逾一年者更已連續五個月突破十萬人,台灣的長期失業大軍已然成形,甚至可能繼續擴大。
- y) ]) f5 I$ {! G! \: M用十月的資料描述這群長期失業大軍,依年齡看,主要集中在卅到卅四歲的青壯族群,這一年齡層的失業者近半數已失業逾半年,青壯人口原是就業市場的主力,卻深陷長期失業困境,實是人力資源一大警訊;依教育程度,高職及專科的長期失業者比率也遠高於平均水準,顯示以「一技之長」為號召的技職教育,似乎不再是就業的保證;依失業原因,還是以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為最多,這代表景氣復甦也出現M型化,體質強健者挺過金融海嘯後更強,但滅頂者再無重生之機,員工也無法重返職場。
! m. t( G; ?1 |% A( a- ytvb now,tvbnow,bttvb
6 a8 m7 I$ H6 ` g1 i" Y6 g& i1 K, z& T
% W; b( J6 H( x2 c/ b s3 U. }公仔箱論壇
! o8 f- C8 c0 |5 J. Vtvb now,tvbnow,bttvb長期失業的成因,與景氣衰退、工廠歇業緊縮導致的循環性、摩擦性失業不同,反映的是人力供給與職場需求之間的落差擴大,也就是學者專家不斷提醒政府要下苦功因應的結構性失業;此型失業的特色是無法隨著景氣復甦而快速好轉,卻會因為經濟衰退而惡化,一如這波大衰退,就讓長期失業現象顯露無遺。只是,現今的長期失業問題早在上一世紀末就已種下結構性失業的惡因,但因政府總是著眼於短期對策,以致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循環,終致今天的局面。 8 a% n- n4 n8 K' l3 y- T
* \2 B; O1 E( U4 j: [- G2 D$ d1 E/ Y0 g
3 v* O+ S7 }+ h4 P6 P
長期失業的問題不解,將會帶來環環相扣的後遺症。首先,失業周期拉長,長期失業者的技能可能退化、意志消沉,並可能墮入永久性失業,其原累積的工作經驗也跟著退場,而在某些領域形成人力斷層;另方面,長期失業的惡化,不只將增加既有失業給付支出,淡出職場者還可能轉而尋求其他社會救濟,其結果不是財政負擔惡化,就是排擠到其他弱勢族群的資源,而兩者都非吾人所願;再者,長期失業現象的持續,還可能降低勞動意願、學習動機,久而久之,台灣向以優質人力資源傲稱於世的經濟優勢,也可能跟著流失了。 5.39.217.762 b0 I) G* v; C1 i: m* e
3 F9 \6 `7 C; A! d/ X4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s8 p$ R! l1 G6 q5 T* ?
* \9 E& I- O( m9 W9 R4 h* ?
因此,政府不能小看長期失業的問題,更別天真地以為景氣回春,一切就能迎刃而解;或許,它可能會稍稍緩和,但若沒有長期抗戰的對策,就不可能根除。檢視政府現有各項搶救失業對策,例如補助雇主僱用的「立即上工」計畫、釋出公部門職缺的「短期就業措施」等,確實發揮了短期救急的效果,但是否還要再將有限的資源續用於此,政府應做好研究再決定,而非僅著眼於短期失業率的下降;至於結合短中長期措施的「促進就業方案」,政府預計四年動用三百多億元,讓失業率在民國一○一年降到百分之三,但這個大雜燴的方案,從產學合作、強化職業訓練、提升就業媒合成功率、提供工資補貼、協助創業等無所不包,但成果也可能是「樣樣有,樣樣鬆」,還是沒有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失業率要降到馬總統承諾的百分之三,更是天方夜譚。 tvb now,tvbnow,bttvb: |8 q3 Y6 m. _) J& S3 J
& z6 @+ ?$ S9 |( A; z
) x& u1 Y2 w/ r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