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市場失衡,多撥土地,建樓房

上月香港有豪宅呎價高達7萬元一呎,是世界之最,但曾特首在10月15日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分析樓市,認為豪宅與市民所需的樓市是兩個不同世界,豪宅樓價上升,是投資者及炒家市場,而市民所需樓市沒有兩樣,4000元一呎的單位多的是。可是曾特首知不知道,半年前起過四年樓齡,深水埗的美孚新邨單位,才3000多元一呎,今天卻升至接近5000元,深水埗區一個最舊的屋苑,也與豪宅同步飆升。- n7 d. k. o0 i- R)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 ~2 E8 e( c# C, L
  筆者上星期五與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討論增建居屋時,鄭局長說現時200萬元(包括補地價)以下的屋居,有22萬多個,不能說沒有「貨」,問題是現時每年平均只有8000個(6000個白表、2000個綠表),並不活躍,要想辦法「搞活」這個市場。問題是不少居屋業主把居屋單位視作「祖屋」看待,根本是沒有興趣把自己的「祖屋」出售。可能鄭局長不知道當年大部分以綠表購買居屋的都是約40至50歲的公屋居民,他們以公屋換居屋,不是為炒,除了是要提升以往公屋的居住質素外,就是逃避公屋每兩年加租和「富戶政策」。這批公屋轉居屋的居民是非常「傳統」的居民,不會以居屋這個「最後的堡壘」,出售後「跳呢」,寧願再有額外餘錢,再賣買私人樓宇,不論是炒賣,還是為子孫作馬牛。要搞活,鄭局長,談何容易,要移風易俗!tvb now,tvbnow,bttvb6 a6 [% O3 {5 I. O
  無論如何,政府應該知道住的問題,不單止是物業等如資產,可以炒賣和投資問題,更加是市民生活的一種基本需要,需要置業「安居」。幾可以肯定,市場是不會處理,也不肯處理市民「置業安居」問題,反而只會利用市民的需要,去造就自己的利益。要處理上述問題,有兩個可能性:(一)完全市場主導:即按市場的需要而作出行政配合。例如:在投資樓房供應需求增加,政府會提供更多相關條件要求的土地,讓發展商投標;(2)市場需要更多的樓房,以供市民購買,作居住用途,政府亦會提供更多相關條件要求的土地,供發展商標投;(3)對於一些市民買不起和租不了市場上樓房的市民,政府只提供出租公屋。總的來說,一切以市場需求決定提供土地和樓房的多少。
- n  U' l5 @+ p4 U6 x' Vtvb now,tvbnow,bttvb  今日情況,本文前文所述,明顯反映了市場失調,市場一窩蜂的把豪宅炒熱,其飆升的樓價,更帶動了市民必需的樓房市價,再加上金融海嘯,令更多市民收入下降,失業與半失業人數增加,令合資格輪候公屋數目亦上升,現時輪候家庭超過11萬戶,按現時計劃未來三年(加上過往三年)房委會每年只興建15000個出租公屋單位,五年後,房委會不能再維持其平均輪候三年可以上樓的承諾。所以要面對市民的基本住屋需要,政府是不能完全把問題交由市場「負責」。
8 `% {( d6 l) h$ C/ f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二)政府合理介入。由於提供住屋單位,並不像煮飯,這個時間煮,半小時後可開飯。在香港興建房屋,若在熟地(已平整地盤、水電煤和公路等均已準備好)上建樓,大概二年半至三年,若在生地(甚麼基本設施都沒有)上建樓,大概七年。所以今日政府需要評估,在現況的社會及市場發展下,大概二年半後的樓房狀況,然後作出相關政策配合。9 N1 j( s1 u  {( R) J
  由於現時樓房市場已明顯失調,若大多數經濟分析,香港經濟最差的情況已經過去,是基本正確,又假設政府是盡量不介入炒賣及投資市場(若是政府不應太過控制有關土地供應),則政府現在就需要提供更多土地,作為市民居住之用;而若要確保兩年半後,有合理足夠數量的樓宇單位供應真正有需要的香港市民,政府實在需要雙管齊下:(1)提供足夠土地,讓發展商標投,興建中、下價樓宇;(2)政府恢復興建居屋,讓中下層市民及較富裕的公屋居民購買,以解市民住屋的需求。
4 F5 T7 V2 m: G9 y; }3 e' p‧立法會議員馮檢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