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蔡子強﹕慳電膽照出一個信任全失的政府

哈佛大學孔復禮(Philip Kuhn)教授曾經寫過一本書《叫魂》(Soulstealers),對於今天焦躁不安的香港社會,甚具啟示意義。話說清朝乾隆年間,民間因為一種「叫魂」的妖術而引發廣泛恐慌,相傳術士們如果對受害者名字、毛髮或衣物作法,便可偷走其靈魂精氣,為術士所奴役,害得當事人大病甚至死去。但想不到,這樣一個現代人視之為荒誕不經的謠言,當年竟影響了12個省份百姓的日常生活,弄到人心惶惶。
4 ?# u6 {4 P" b  o7 _) C+ t
, ?; U' R% X+ Y7 I4 m5 x4 \3 J# [2 S' T
為何指控牽強仍炒作不止﹖5.39.217.76  s: g, s& M' R' |
乾隆治下乃公認的盛世,為何這種無稽之談會風行不止﹖其實這個問題,就好比詢問今天的香港,為何一個有關慳電膽的茶杯裏小風波,會被報章連番炒作頭條多天,而且陸續提出所謂新的指控,理據也愈來愈牽強,愈來愈令人啞然失笑。例如:5.39.217.76# o  _) l: Q( s5 V

% a7 M" s" q* Ptvb now,tvbnow,bttvb◎周日,環保政策評議會召開記者會,說他們已一早向特首提出利益輸送的警示,但後者卻置若罔聞。但如果細看該會長達9頁紙共67條問題的信件,當中只有一條問及:「政府現時採購最多的照明設備、系統的牌子是否飛利浦?飛利浦佔政府在97年後的採購照明光管及燈泡的百分比?」,其實並不起眼。但何况,有關「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問題,問題中卻沒有隻字提及,更遑論「曾蔭權與莫錦泉有姻親關係」一事。而且主席樊熙泰亦認為,曾蔭權及邱騰華大有可能未有看過該信件。令人覺得所謂早已預警的指控,即使不是「渾水摸魚」,也有「事後孔明」之嫌。但不少報章都以頭版報道,而且配以言之鑿鑿的標題。8 g! {' i9 H6 k9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a) @, w( F2 V+ h
◎到了周二,有報章又引述網民的指控,質疑邱騰華向其胞弟進行利益輸送,令對方任職的公司在《施政報告》出爐前成功併購西環舊樓改建成酒店,「未卜先知」政府會推出改裝原工廠大廈可免「補地價」的政策,但有關指控卻欠缺真憑實證。《施政報告》的政策涵蓋面非常廣闊,而政府很多官員的親戚工作範圍亦很廣,如果因為當中有任何牽涉或重疊就被指摘為通風報訊,而欠缺真憑實證,這對官員以及他們的親戚都十分不公平。更何况,邱本身並非掌管地政規劃,如果涉嫌的是林鄭月娥,指控還可理解。但結果,邱又惹來報章連番炮轟。
. M$ H" Z$ U2 N0 V/ {( b. b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2 Y+ i4 \* |! J2 [) P: @  r* m* i
◎上周六,有報章以「煲呔變阿扁」為頭版標題,把慳電膽事件與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向姻親輸送利益的弊案相提並論,當中缺乏具體和仔細的說明,更多的是情緒化之宣泄。隨後幾天,便有其他報章引用同一個類比。公仔箱論壇( X( Q0 ~3 q7 x0 x2 T3 f. n+ v9 G  I# [

- h" O! C  e: A( D$ O+ t  N正如前述,當中很多指控可謂立論牽強,但媒體卻樂此不疲連番大篇幅報道,而公眾又隨之而起哄。為何今天香港會變成如此躁動不安的社會﹖
; ]" R  c6 W2 `6 h3 htvb now,tvbnow,bttvb
1 l0 f2 R% S/ o" A: x9 B- l
  V4 g  l) E7 X9 w8 [# r+ {* T加上了密碼的水晶球
4 g4 ~( L1 L4 N1 \  V按特首辦官員一向處事的邏輯,他們或會認為這完全是因為「反對派」無風起浪、小題大造的炒作而造成,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接着便躲進自己的comfort zone,再行自己人互相催眠。公仔箱論壇: K) w+ j3 K, k3 ]  _7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3 X* k; `) K, ?# p3 i
回到《叫魂》那本書,普通人會以一句「民智未開」來概括的怪現象,孔復禮卻鍥而不捨地追查背後真相,他說妖術的背後,其實是向當政者發出了有關社會未來發展的警告。雖然我們沒有水晶球預見未來,但是構成未來的種種條件其實就存在我們四周,只是都加上了密碼而已。; Z! b$ H" U/ i

" a- Q: r* i! Z0 y. r7 I/ G- wtvb now,tvbnow,bttvb孔復禮提出了一個複雜的解釋架構,當中牽涉到乾隆的管治權術及邏輯、清代中葉社會的潛在危機、情境邏輯下百姓的理性行為,以及官僚體制的運作等等,因篇幅關係不能一一道來。這裏只想說說其中一個解釋,就是種種社會或經濟的躁動,是人們對妖術恐懼的根源:「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周圍種種看不見的趨勢所威脅。」tvb now,tvbnow,bttvb9 s: x) W6 o) f/ p3 X& h
tvb now,tvbnow,bttvb# [5 b, P: Z% a
所以如今香港成了一個如此躁動不安的社會,除了慳電膽事件本身,應該有更深刻的體制上理由。5.39.217.76& L+ Z- |9 d. @8 G/ x
% K  y  v- u- o& Q1 W1 C5 N3 L  o
公仔箱論壇( O8 d& b* |" g% N! G1 G3 \
大家再不選擇去相信他tvb now,tvbnow,bttvb: l8 T' X$ i8 W, ]$ ]0 Q( N/ T
其實,曾蔭權也不是第一次被捲入類似涉嫌濫用職權的負面新聞,例如1996年長子尚在英國念醫學時,時任財政司的他以財政司辦公室的信箋去信醫務委員會主席楊紫芝,要求該會修例豁免在英聯邦國家畢業的香港醫科學生,回港後毋須另行考試便可執業;又例如2000年曾蔭權任職財政司長時,又以二手車名義,由英國購入一部全新平治S320L豪華房車,被批評蓄意逃避逾20萬元的汽車首次登記稅;以及,其任職醫生的媳婦莫蔚淇,曾應考外科院士試不及格,需在2005年3月16日重考,曾蔭權卻於3月15日晚上在山頂白加道政務司長官邸宴請考試其中一名考官、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長John Smith等等。但這些新聞被傳媒揭發後,所引發的衝擊,完全沒有今次這樣強烈,雖然從表面證據來看,今次可能是幾次中推論最薄弱的一次。. ?0 N$ c4 }3 f2 g9 [  [; T  ?

; [+ }: c1 A2 \- x0 }6 P# Ftvb now,tvbnow,bttvb所以問題不在事件本身,而是大家再不選擇去相信他,沒有把「疑點利益」(benefit of doubt)歸於被告。為何大家再不選擇去相信他,我想這是曾蔭權最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過去兩年,究竟他做了哪些「好事」,讓人耗盡了對他的信任﹖tvb now,tvbnow,bttvb3 r+ k% |- [  F; }9 o
5.39.217.76& j. s6 }/ E3 o% y! [. m9 r
當然,還有梁展文事件,以及其他退休高官再就業,所引發一連串的政商勾結、利益輸送疑雲,所觸發的民怨。
+ K9 J; \$ b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D4 J$ s/ ~8 p; X0 M. R4 _8 ]
5.39.217.76$ K, h, t. o0 Y9 C1 n8 n
人間蒸發的環保團體
- H, P2 J4 A/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另外,今次慳電膽事件另一有趣現象是,正如多份報章早已提過,翻查過去資料,推廣使用慳電膽是不少議員及環保團體的共識,公民黨更早就建議過推出慳電膽換領券,與今次《施政報告》的建議如出一轍,而綠色力量、地球之友等環保組織,亦倡議過類似建議。tvb now,tvbnow,bttvb! [7 C/ ^/ X7 B; e

8 A+ h8 J. j* A8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今有人建議政府撤回有關政策,我不是一個環保專家,希望有更多擁有環保知識的人士,告訴我們從「政策層面」和「專業知識」來看,究竟慳電膽是不是值得以政策推動的設施﹖但卻發現事發後(不是事發前),直至此刻為止,他們卻統統缺席,在一個環保團體原本最有資格發表意見的場合,統統缺席。我想,如果環保真的是他們的信念,而不是純粹一種時尚、討好的行徑,即使面對壓力,他們也應該出來道出一兩句公道話的。
( a: l2 Y+ u3 n# ?+ p
. \2 B- D  ^; O- w0 D4 H今天,「踩」政府是毋須成本的,無論有理無理,都能輕易贏得掌聲;但相反,為政府政策說一句公道話,無論有幾堅實的理由,都需要很高的道德勇氣。因為——愈來愈多人都恥於與這個政府為伍。
$ j; {9 D0 [) v$ o, ]0 h/ I公仔箱論壇
6 H8 q7 E6 x" h* K. p' ^; M9 K公仔箱論壇無論驗毒,又或者慳電膽事件,午飯時與不同的大學同事閒聊開,發現當中不少都對外間的民粹言論有所保留的,他們不少也是意見領袖,問到為何不公開說兩句公道話時,他們大都耍手擰頭的說:「要幫這樣一個政府,唔該唔好預我﹗」5.39.217.76% A8 \4 i- z  {, W. t; `
tvb now,tvbnow,bttvb& K* J; }% T* t
「民無信而不立」,這就是今天曾蔭權的最大困境。
8 p1 N$ S' z1 o( S% h3 q5.39.217.765.39.217.762 M/ r! E+ I! q) L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