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莫以紅眼看綠稅

開徵能源及環境稅,被標榜成「無悔」政策;「節能減碳」或有共識;產業競爭力與環境永續發展如何兼顧,則爭議甚大。
. T7 [+ `! P- f!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依賦改會最新版本,開徵綠稅(包括能源稅及環境稅),第十年稅收可達4,037億元,總計為國庫累積增加稅收超過2兆元,金額相當可觀,卻產生諸多爭議。關鍵在於二氧化碳課稅;稅額雖由早先每公噸2,000元降至750元,經濟部及產業界則主張最多200元,因而第十年總稅收最多僅1,500億元。差異如此巨大,顯然賦改會強調環境永續,經濟部強調產業競爭,似乎各有所偏。課稅標準判若天壤,立論基礎何在?
  ~% j. u- e( ~7 p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學理上,開徵能源及環境稅首要目的在於矯正外部性;即應先確認外部成本大小,進而透過課稅與管制、道德勸說等工具來達成。然而政府基於扶植產業及民生用途等種種政策考量,能源價格不但長期偏低,結構也嚴重扭曲。且由於非稅工具缺乏顯著效果,以致研究團隊基於理念與社會責任,並參考先進國家作法,採取較高稅率課徵。然若能源價格原本偏低,行政怠惰以致環保績效不彰;如今卻加稅要人民一肩扛起全部責任,影響食、衣、住、行、育、樂,實欠公允。正本清源之道,應從能源價格合理化及加強非稅工具著手,否則能源及環境稅額所擔負的責任太重,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甚至阻礙政策推動。 公仔箱論壇; q. o+ W7 P9 m) ^$ l
過與不及的課稅,均難正確合理矯正外部性,皆有損公平與效率。進而言之,稅收嚴重高估,不但扭曲資源配置,且引起其他用錢單位覬覦,反而造成政府支出膨脹;若稅收其實沒有那麼多,豈非畫餅充飢,反更助長財政惡化?但若只是輕描淡寫的課稅,甚至聊備一格,又豈能達到節能減碳目的?
" y' r6 y; c$ e" a" k, Q推動能源及環境稅的成敗,關鍵在於合理分配取得稅收,透過「補償效果」以贏得多數人支持。其實,綠色稅改精神,是在租稅或財政中立性下,以其稅收用來全盤改善租稅結構,包括:降低綜所稅及營所稅率,提高薪資、殘障、標準等扣除額,並取消部分貨物稅及娛樂稅、印花稅;尤其基於課稅造成能源及民生用品價格上升,產生累退性,故而優先補助低收入戶、大眾運輸系統,以期矯正「劫貧濟富」印象。然而產業界及經濟部卻主張對產業補助,建議設置減碳退稅機制,其結果極可能因原本能源效率低者取得較多補助、獎勵耗能產業繼續存在等諸多道德風險問題,反而大幅降低節能減碳誘因,我們期期以為不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9 s4 `) |& R" u
此外,由於賦改會進行至此,絕大多數是減稅方案,必須搭配此獨一無二的加稅方案,才能形成「有加、有減」的完整配套。若能源及環境稅為了增加其政治可行性,稅率不能明確合理訂定,下一波所得稅改革內容就不能確定;如何激勵投資、儲蓄、勞動、生產等行為,產生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雙重紅利」效果?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極可能使整體賦改方案配套破功,賦改會主委須有此體認。
& n% r& c; V7 T# e9 X2 D公仔箱論壇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生產力無法有效提升,產業結構未能適時轉型,每人能源消費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高達全球平均值的三倍,顯與能源價格嚴重偏低關係密切;而以犧牲環境來取得一時的競爭力,拖累產業轉型與升級,實非長久之計。既然這是「無悔」政策,且為馬總統的政見,政府就應展現魄力與決心,多與人民溝通,以期贏得支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