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電膽,竟然由《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變成最大黑點!
# g# |- T" x) C4 L$ ?( @7 m0 u
* `- E% w- N: t5 O& k/ Z2 f香港市民不去欣賞曾特首苦心設計的六大產業,不去關心有政策里程碑意義的「綠色中環」,不去討論「快、狠、準」的工廠大廈復活策略,不去迎接無可逆轉的粵港融合,對施政報告只有短短兩段輕輕提到政制改革,也幾乎鴉雀無聲,而卻竟然一窩蜂地,拿着放大鏡對着微不足道的慳電膽大呼狂叫。「有識之士」肯定又會搖頭嘆息:香港的民粹主義,已經接近瘋狂,港人的自我邊緣,已變得無藥可救。
% F# _! f" b+ _3 ~
# V2 x- Q; B G8 V9 V8 L* }不但是普羅媒體,連知識中產報紙,都每天用兩三版篇幅,大事報道這宗「明益親家」的醜聞,鉅細無遺報道鮮為人知的資料,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人們不禁要問,孰令致之?是香港市民對政經大事已失卻興趣,只關心八卦和花絮?還是慳電膽事件實在有太多可疑和巧合之處,已到了引起公憤的地步?) ?" Q; [5 J0 G5 Q, Z. r/ @( v
公仔箱論壇' b% {& x% J- K7 Z7 f6 S
每戶100元慳電膽現金券,派得也實在太「無厘頭」了,沒經醞釀諮詢,沒有令人信服的調查數據,這些都不說了。市面上愈來愈多節能產品:節能插頭,節能拖板,節能家電,鼓勵節能,為什麼一定是慳電膽?為什麼不可以派一張「節能產品購物券」,讓市民選購一種他們認為用得着的產品?
6 S3 ~0 I# Q* @" c7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9 T, y' ]6 ?+ G+ _( p% k7 }
涉嫌「明益親家」的慳電膽政策,涉及2.45億港元,實在有太多解釋不了的疑點,不是簡單一句:「我唔覺得有利益衝突」,就可以含混「過骨」。曾特首是否對親家做慳電膽生意毫不知情?如果知道,掌握的資料有多詳盡?環境局邱局長說在制訂政策時,特首曾參與討論,為何他不向邱局長披露相關利益?特首向行政會議通報施政報告時,為何又再隱瞞不說?眼中只有「公眾利益」,心中忘了「私人利益」的解釋,只是強詞奪理,根本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 ~$ n! y6 E6 t; a$ H: g2 [公仔箱論壇
$ i2 F' ~9 d/ t- e6 ftvb now,tvbnow,bttvb
' M) J% H0 y" j4 {$ etvb now,tvbnow,bttvb特首的「利益」 前科纍纍tvb now,tvbnow,bttvb2 B4 U7 q, D( ^+ B$ F
慳電膽醜聞,又惹起傳媒大翻舊帳,原來這位特首的「利益」,可以用前科纍纍來形容:1996年,兒子在英國讀醫,他用財政司辦公室信箋,寫信給醫務委員會主席說項,要求豁免英聯邦醫生回港行醫的執業考試。2000年,他在英國購買全新平治房車,以二手車名義運回香港,被批評避開數以10萬港元的首次登記稅。2005年,兒媳婦補考外科院士前夕,他毫不避嫌在官邸宴請考官……雖然鬧出這些醜聞,但都用符合程序、沒有違規、沒談公事等等政治化妝手法,一一化解,善忘的香港人,也很快已經沒有記掛在心上。
0 c% _- O3 [- d1 Z
/ [# W# z* o/ V# Otvb now,tvbnow,bttvb當撿便宜已成為習慣,而且沒有任何後果,更可攀上權力的頂峰,還有什麼需要避忌的呢?官員廉潔奉公的核心價值,是否已經開始潰爛?香港市民,應該讓官員們互相掩護,苟且「過骨」,還是要認真看待一個又一個的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