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投資銀行派花紅 無視經濟暗藏隱憂

刻下是美國企業第三季度業績的宣布時刻,一連串銀行業的業績引起注目,一些在一年前的金融海嘯裏搖搖欲墜的金融機構獲得巨大盈利,摩通第三季純利近3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了幾乎7倍;投資大行高盛則在同一季度有32億美元純利,是去年同期的3倍。與這些「好消息」一同來的,是美國金融機構的薪酬花紅大翻身,高盛的單季可派薪酬達420億港元。《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說,今年美國主要金融機構派發的薪酬及花紅,可能達到破紀錄的1.1萬億港元。tvb now,tvbnow,bttvb2 P/ ]7 ~# J6 J8 v: E% `, E5 R! K7 D

/ R) s) R, V; \2 L  d- e" [公仔箱論壇當這些天文數字的薪酬和花紅成為話題之際,美國政府負責審查接受華府注資的7間金融機構最高管理層的「薪酬沙皇」范伯格終於出手施壓,要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總裁劉易斯退還將要到手的100萬美元薪酬,並放棄餘下的約150萬美元。美國政府在金融機構開始大派薪酬花紅時來這一手,被華爾街視為政府干預的「惡劣先例」,卻贏得社會上不少掌聲。美國政府力逼劉易斯棄甲曳兵,有人視之為「公關騷」,但當美歐就金融機構管理層的薪酬花紅各有立場,美國這一着最低限度可以暫時平息紛爭。tvb now,tvbnow,bttvb8 }5 B8 f- O* s# }
5.39.217.767 p' z  u; h2 g0 E" i
美國金融機構派發巨額薪酬花紅,很容易引起另一重誤會,以為經濟終於復蘇,銀行業已然翻身,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高盛的巨額盈利,是源於金融海嘯後,它的兩個主要對手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均退出巿場,而花旗、美林和瑞銀也在海嘯裏潰不成軍,客觀形成另一種形態的寡頭壟斷,再加上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巨額注資,以及極度放寬貨幣政策,令資本市場十分蓬勃,這才有今天可巨額分紅的好景。
* A. H/ Y1 S& z! Z; W公仔箱論壇
6 m& H/ A: w( m2 O投行好景因無對手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 ]5 T6 v7 j1 B3 l

. \2 w* U% w4 M& s! Rtvb now,tvbnow,bttvb零售凋敝始是真象公仔箱論壇0 g; G/ t  s" C: f; V
不過,這只是銅板的一面,像花旗等這些以零售及信用卡業務為主業的金融機構仍苦不堪言,花旗第三季度信貸損失達80億美元,美國銀行為呆壞貸款作出的信貸損失亦達117億美元,不良資產更增至338億美元,較第二季增加了28億美元。看來總體情况不見得會在短期內好轉,因為美國失業率一直未見稍緩,正趨向10%大關,很難會出現突然急轉彎。
  a( b) Q- L3 e. ^' U- b3 D' Y. }5.39.217.76& d  R$ ?8 {; ]$ ^
對未來經濟前景持有務實看法的不在少數,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便指出所謂「經濟復蘇」的虛妄,認為在復蘇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覆的5點風險,排行第一的便是歐美金融系統內的毒資產,倘若未能清除,會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窒礙;而各地的量化寬鬆政策何時結束、退巿政策何時登場,都會影響資產巿場的平穩;曾俊華用的字眼是「各地經濟有些仍在深切治療」,切中當前的全球經濟態勢。
; [; s* f8 d+ O2 ^3 {8 b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L, O: x4 }) f) [9 l
美國薪酬沙皇范伯格對美銀總裁劉易斯狠下殺手,惹起公關騷和「挑軟的吃」的質疑,甚至有評論質疑美國政府在確保獲注資企業高層不會胡亂派薪酬花紅上的決心。這些看法隨着金融機構業績向好,開始大派花紅而甚囂塵上。人們還記得,年初美國刺激經濟方案通過後,奧巴馬炮轟美國金融界高層,一方面利用納稅人的金錢應付金融危機,一方面卻領取逾184億美元花紅,是「可恥」和「不負責任」,美歐兩方隨即就應該如何制訂有關改革展開熱烈討論。可是,到了經濟見好,一闊臉就變,早前的匹茲堡G20峰會公報草案,顯然未能就此定案,美國只原則上支持把花紅與資本水平掛鈎,而歐洲則主張若金融機構資本水平不達標,國家監管機構可介入,根據銀行收入為花紅設限。/ a7 x- t. X. v  S+ G* b& R
公仔箱論壇0 T6 C, y4 Z# A- T, P" n% e
經濟前景看法不同
/ Z$ L% z3 h& |. V+ K3 w5 Ztvb now,tvbnow,bttvb8 [- J1 n/ F- V
美歐花紅設限迥異
  S- b7 |% P$ ?; u( }tvb now,tvbnow,bttvb兩套看法說明了歐美的迥異,也說明了花紅設限是如何舉步維艱;更大的差異在於歐美的取態,反映了對經濟前景看法的歧異。歐洲經濟研究所調查顯示,德國本月份經濟增長預期出現4個月來的首次下降,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歐元區經濟正站穩陣腳,但警告未來的道路仍會曲折;美國卻公開聲稱經濟已到谷底,並且開始討論退巿措施。到底是歐洲過於保守內斂,抑或美國過於進取亢奮,最好是讓冷靜客觀的數字來說話,顯然,今天一些人覺得美國經濟將會迅速復蘇,並且因着個別投資銀行大賺而認定這一看法,恐怕是以偏概全的弱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