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數字說了什麼話?


- `, `! H  V- G7 xtvb now,tvbnow,bttvb% J0 M& |6 s$ i+ t' \
今天有一則小小的新聞,見微知著,描述了一個不算不重要的社會現象。關於兒童搭車的車票、遊樂區門票等,要怎麼認定呢?相關法律規定,未滿十二歲算兒童。但過去一般公共場所的習慣,是以身高未滿140公分為標準。這個用了幾十年、約定俗成的標準,現在卻有了爭議,因為現在小孩子的體格好,往往還不到12歲就已超過身高140公分了。
  k  i' a' f' x5 O+ U0 d$ Utvb now,tvbnow,bttvb

, j3 h! |0 d) J;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I' J  E9 j; }/ e8 w5.39.217.76
  e9 S; [1 O  |5 I* g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0 t! u$ {( u0 d6 v- ~3 ~
小事一件,卻說明「數字會說話」是有迷思的。現代社會充滿各式各樣數據,作為一般人行事的參考,甚至政府決策依據。但如果數據過時了呢?如果數據指標的制訂有問題呢?小自遊樂區門票,大至國家發展方針,都可能會出問題。其實,台灣這種數據嚴重過時的情形,到處都有。以交通事故的裁決來說,不久前媒體曾經報導,交通單位提供給法院用來判決,有關車輛時速多少則煞車痕跡多長的數據,竟然是二、三十年前的資料,和現在車輛性能完全不符。這樣老舊的數據,對於車輛肇事責任的判決,影響有多大?實在難以想像。
, X# Y& U, m% t5 d# J% u$ _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1 y/ i! A* C8 f0 I' C9 o4 G: ^

! B2 ^& `4 o6 j/ C/ X: {# e
1 [8 E1 F& t2 X6 Q  b  itvb now,tvbnow,bttvb

  D( I# u5 |% c不同的數字,會說出不同的話。例如有人眼中只看GDP,但現在有人更主張「綠色GDP」,將傳統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損之經濟損失,以及為恢復生態平衡或彌補資源損失而花費的投資。譬如有人在行水區投資蓋飯店,雖然創造高額產值,但後來政府卻花了更多錢整治該地河川,加上可能的人命損失,所以其創造的產值其實是負的。
/ U) D! t; O7 C9 Y$ o

" j0 N0 w+ X3 G0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I  H! f8 a) X" N$ ]
% Z% E" ^$ h6 s,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p4 t: L& Q0 m8 F" @0 n
再以最近吳揆提出的「庶民經濟」概念來說,也是如此。政府和學界一般常用的經濟指標,未必能夠反映民眾的真實經濟生活景況,所以當政府以各種經濟指標告訴民眾景氣好轉時,民眾卻常常沒有相同的感受。內政部長江宜樺剛上任,就提出要調整「貧窮線」的標準,因為舊有認定低收入的標準已不符實際。可見得,要想讓施政更貼近民眾,就要讓經濟數據的意義更能反映庶民需求。
! a0 y% Q. S. d: Atvb now,tvbnow,bttvb

* l9 [* u, _# E0 z, |
* Y% F* g; H/ Z9 o/ R, {% \- [. Y8 k* v/ U5 a' x
0 f4 G5 q  t& k
數字會說話,但不同方式產生的數字,說了很不同的話,不要讓過時的數字產生誤導作用!
$ c$ U5 Z3 p  C6 ]" B7 O  m& h公仔箱論壇
( `, n3 {3 J2 x+ v! D

# R! Z2 s! g: M, F( q5.39.217.7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