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精練文筆揭露共黨暴政黑暗羅馬尼亞良心奪文學獎

對於殘虐的暴政,人們不能失憶。當下月 9日就是柏林圍牆倒下20周年,人們逐漸淡忘可怕的東歐鐵幕暴政時,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周四)宣佈,德國女作家米勒( HertaMueller)用詩歌、散文、小說揭露共黨極權黑暗面,為飽受迫害者和流亡人士發聲,因此摘下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tvb now,tvbnow,bttvb. h; ~% F( R3 x

9 Z, d: I- D& o+ U評審委員會讚揚,米勒的作品「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直率,刻劃出一無所有的流放者的境況」。她是歷來第 12位戴上諾貝爾桂冠的女作家,是第 12位得文學獎的德國人,又是自 1996年以來首次獲獎的詩人。她可獲得 1,000萬瑞典克朗( 1,107萬港元)獎金。tvb now,tvbnow,bttvb* a$ y7 l4 Y0 c
. R& Q4 Q7 |* P: K
5.39.217.76) T. D- f: K1 t2 B! I0 d& g

" r, p! ~' P+ a: I9 w5.39.217.76
: S! _+ D! e2 `- ^+ r" j. o7 ]tvb now,tvbnow,bttvb
# }' ^* n2 J# D5 N3 g6 ?& O自小已受盡歧視壓迫
* g! ]1 V0 |* F: d! B2 s, m1 q$ @: k: R6 s4 X
柏林的書店在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後,闢出攤位擺放米勒新作《呼吸鐘擺》(Atemschaukel)。
+ t6 b) s7 z& k1 h. }tvb now,tvbnow,bttvb
; E5 Q: v7 c  O) A8 U0 ]% n( Atvb now,tvbnow,bttvb能刻劃出流放者的悲慘境況,因為米勒本身也是流放者。56歲的她,本是德裔,卻出生於羅馬尼亞,屬少數族裔。父親二戰時曾當納粹黨衞軍中尉的背景,更使她自小受盡歧視和壓迫,她母親更一度遭共黨政府送到蘇聯勞改五年。她第一份工作是繙譯,但她拒絕為獨裁者壽西斯古( NicolaeCeausescu)的秘密警察工作,遭到解僱。秘密警察迫害下,她改投文壇,1982年首度推出短篇小說《低地》,寫出在鐵幕下的成長經歷,結果遭當局查封,要偷運手稿到西德出版。之後,她又在羅馬尼亞發表了小說《暴虐的探戈》,批判壽西斯古獨裁統治的暴虐,屢遭秘密警察迫害,她1987年與小說家丈夫一起移居西德,現在柏林居住。在自由西德,米勒繼續寫作,勾勒極權統治下的貪污和對人的打壓迫害。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新任常務總幹事英格倫就讚揚,她的寫作技巧極之精練,「短短的文句蘊含豐富的意象」,寫出「獨裁統治下的生活」。米勒的出版商 HanserVerlag主管克呂格爾認為,評審委員會「把文學獎頒給米勒,是認同這位作家拒絕讓共產政權下不人道生活遭遺忘的立場。」米勒對共黨極權下的痛苦經歷記憶猶新,兩年前曾發表文章,譴責羅馬尼亞人彷彿患上「集體失憶」,忘記了被欺壓的歷史,「假裝(那段歷史)消失在空氣中」,更狠批壽西斯古是「把持着水龍頭的暴發戶」。她得獎後開記者會說自己其實是所有獨裁政權的目擊者:「你可將納粹政權、集中營、軍事獨裁和在一些伊斯蘭國家的宗教獨裁算在內。很多人都遭他們迫害,許多生命中都毀掉。」7 s6 Z: Y8 U  `0 o% Y" r
tvb now,tvbnow,bttvb4 ?; A) y3 I9 D  {) u4 S+ b
符合評審「政治模式」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誰,不乏爭議。外界一直批評文學獎過份以歐洲為中心,所以有傳今年獎項會落入美國作家手上。也有指西班牙語系作家久未獲獎,獎項會由他們奪得。另有人說,今年是詩人榮獲桂冠的時候。傳言四起,寫詩寫散文寫小說的米勒是一個熱門人選,當然又是一個來自歐洲的諾貝爾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教授 DavidParker,讚揚她是「非常出色的作家」,她戴上諾貝爾的文學桂冠實至名歸,而且用筆桿子揭露東歐鐵幕暴政的大多是男作家,米勒以女性角度寫出受壓迫的經歷,彌足珍貴。 DavidParker又指,米勒獲獎符合諾貝爾評審委員的「政治模式」,得主大多流亡海外,共通點是批評欺壓人權或打擊異己的政府。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讚揚米勒的作品,顯現出抗暴政府的無比勇氣,「我們對她能在德國找到新家園高興」。
/ S1 H: ~# `0 ~2 Q4 C
2 b1 t. i* P4 Q3 Ftvb now,tvbnow,bttvb赫爾察.米勒部份作品
* V6 w* G' @/ z- P5.39.217.76
( L- j- j7 |* `: H! ^, x4 p" E( R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J+ x  A" B) G) [. H6 [0 u
《The Passport》( 1989年)在壽西斯古極權統治下,羅馬尼亞一條村莊裏的德裔Windisch,一直渴望投奔西方,享受自由生活,但出國必須取得通行證,村內同胞人數眾多,Windisch一家惟有忍耐等待,但苦等始終不是辦法,女兒Amalie將自己奉獻給祭司和民兵,一家人才取得通行證,遠走德國,充份表現人們在極權統治下,夢想、迷信與人性的掙扎。
7 y* c3 ^0 `2 \" h公仔箱論壇
+ Q6 d5 X7 f: V3 e: L5.39.217.76
- g/ f( d1 c: M4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R- K, j3 i! S. P8 a- `
《The Land of Green Plums》(1996年)作者透過童年片段,將五名羅馬尼亞年輕學生、老師和工程師的經歷穿插在內,這五個人為了反抗壽西斯古極權統治,寫詩作文針砭時弊,結果被當局追捕,有人上吊身亡,有人墮樓死亡,但自殺與謀殺間無法區別,死亡本身並不會透露死亡的過程,但繩子和窗子則說明了一切,活着的人無法談論,也無法沉默。作者以「我們口裏的話語,就像踩在草叢裏的腳一樣,會蹂躪很多東西」,將獨裁統治下人活在惶恐焦慮的心態展現人前。5.39.217.762 S3 {; k+ E- p9 W# p
tvb now,tvbnow,bttvb+ U; r2 u: K; O: Y+ l& D2 b+ ~# D# y
公仔箱論壇) m. R1 G1 C5 i/ Z
1 r, A+ f% n/ k$ e
《Traveling on One Leg》( 1998年)小說 35歲的女主角艾琳,1980年代由羅馬尼亞流亡到西德柏林,逃避政治迫害。人在異鄉,她先後跟三名男人發生戀情,一個是小她10歲的學生,一個是社會學家,一個是雙性戀男子,但她思考最多的,是自己的感受。等候入籍西德期間,面對政府對待政治難民的官僚作風、西柏林街頭生活的觀察,極度思鄉的她,墮入一個迷惘和絕望的深淵,領悟所有人都基於某種原因,孤單一個。但她有信心,最終熬得過。
- H/ B, y- d) e: p
, J' U6 Q/ {# M+ Y& R& X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j( \6 ?9 H* ]$ X3 @6 C
0 M1 B5 m' j2 B3 W
《The Appointment》(2001年)寫二戰後共產鐵腕統治下的羅馬尼亞,女主角是年輕製衣廠工人,被發現在送往意大利的男士西裝內,偷偷車上「娶我」字句,並附有她的姓名和地址,以逃避政府的壓迫。她又被指在工作間賣淫,失去工作,常遭秘密警察阿爾布少校傳召查問。一次,在乘電車前往接受查問途中,她想起很多不快事,在極權的環境下,酗酒、暴力、貪污、出賣身邊人等,似乎是家常便飯。 5 E# A4 G% E; ]' ]! E7 _

8 {# X* r# X  m! S  ntvb now,tvbnow,bttvb
& N9 G9 K9 n" f: G( J5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赫爾察.米勒
8 D7 L; j1 }% J% q" }& v1 m/ cHerta Mueller
1

評分次數

  • 无奈的寂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