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前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早前將一隻恒河猴的細胞核DNA,移植至另一個卵細胞內,取代其原本的細胞核DNA,再成功使其受精,生下4隻健康小猴。這項研究成果有望用於避免與線粒體異常有關的遺傳疾病,由母親遺傳至下一代,但因小猴帶有3個親生父母的基因,若有朝一日應用於人類身上,勢必觸發倫理爭議。
, R) R- W* X4 s* k* m# r1 \tvb now,tvbnow,bttvb# X0 \/ o# ?: j4 a2 |
這個DNA交換的方式,屬於種系基因治療方法,研究重點是如何避免母親的線粒體缺陷在生育中遺傳至嬰兒身上。線粒體(mitochondria)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它含有的遺傳物質「線粒體DNA」只通過母系遺傳,即動物體內的線粒體DNA只來源於卵細胞,與精子無關。 剔除異常線粒體 誕下4健康小猴 母親的線粒體異常可能會導致許多遺傳疾病,如2型糖尿病、老人痴呆症、柏金遜病、失明、失聰、癌症和心臟缺陷等。9 I* D% `. Z- m8 Z: }
5.39.217.76- h0 S( M, c: a8 @3 N8 B
美國俄勒岡州的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試圖從卵細胞DNA交換入手,首先將帶有線粒體DNA異常卵細胞中的細胞核DNA抽出,然後植入另一個健康卵細胞中,取代健康卵細胞原本的細胞核DNA,再將組合的新卵細胞成功受精,植入代母子宮,誕下小猴。 或可應用於人類 研究人員以上述方法培育出4隻小猴,其中兩隻是雙胞胎,直至目前牠們都很健康,沒有顯示出任何異常。帶領進行研究的米塔利波夫說:「我們認為這種技術將很快應用於人類身上,大部分程序都類似人類目前應用的試管嬰兒技術。」
, v S" k8 t$ e6 z( @4 K, `5.39.217.76公仔箱論壇0 v8 j0 _: W) o8 i, I9 R, k
基因分析顯示,這些小猴的細胞核DNA來自一個母親,而線粒體DNA來自另一個母親,加上提供精子的父親,意味新生兒擁有3名親生父母,倫理爭議亦由此而起。0 w8 [8 I, H8 `. }
; h( L, E& e5 {$ @$ itvb now,tvbnow,bttvb 參與該研究的專家說,由於恒河猴在進化史上是與人類非常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這一方法或許可用於避免與人類線粒體異常有關的遺傳疾病。也有專家認為,不同來源的細胞核DNA和線粒體DNA不一定總是相容,存在產生衝突的風險。不過《自然》網站引述另一位線粒體疾病專家說,這項技術確實存在風險,但總體來看利大於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