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9 [# T/ F5 l* G1 \5.39.217.76在八八水災重創台灣的萬般慌亂中,台灣網路大軍自發性的串聯、整合,提供即時、動態的災情資訊,稍解全民在災難混亂中的集體焦慮感。他們駕馭網路的數位能力,遠遠超出號稱e化的政府;甚至受邀進駐中央及部分縣市的災害應變中心,協助架設資訊平台。這群「電子數位公民」的精彩表現,堪稱這次風災悲情中令人感動的新力量。公仔箱論壇6 T; p3 f5 b/ Q" ] S6 d
$ n+ {4 V4 v$ f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莫拉克豪雨成災後,中樞失能,沒人知道政府在做什麼、災情如何、需求若干,故而受災者焦慮,旁觀者心痛。幸好,我們還有網路。網友立即動員,網路上快速出現各種災情整合通報的網站。公仔箱論壇* T: N% ]- a* J. c! p# S
tvb now,tvbnow,bttvb7 [. o' B" P" X* h2 x/ v/ m
這些工具多半是由舊政府時代走來的高官不熟悉的:包括以推特(twitter)為基礎架構的「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以google map為底加上各方通報以標示各地災情的「莫拉克颱風災情地圖」、整理噗浪(Plurk)資訊的「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媒合各式資源與人力供需。其中,由多位著名部落客組成的台灣數位文化協會進駐官方災變中心支援,並於日前結束任務,彌補救災體系中失落的環節,為網路公民力量的展現做了示範。; j3 `! J5 Z) ?; m4 m& }(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Q/ T' p
回顧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當時的數位環境與今日有天壤之別。那時google才草創一年,Youtube不存在,既沒有facebook,也沒有推特、噗浪。媒體攝影機到不了的災區,幾乎被社會遺忘。如今,行動上網隨處可見,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拍照、收發訊息,人人都是公民記者;微網誌和社交媒體的凝聚力,在重大社會事件中,頃刻間轉化成網民集體任務的動員令。 O: v! L7 a4 {, y" K! U3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 Q+ M0 j: `- @/ J
在八八水災中,原住民部落受災範園廣袤,加上路斷泥阻,傳統媒體派出的報導人力,早已無法有效覆蓋(cover)所有受災區域,造成許多資訊死角。但是,傳統媒體做不到的,網路可以;許多「災」民記者為受難部落建立各別圖像。7 h- Q4 \( W( \( ?4 x
; B; K2 M% [! f. E/ O# @
救災好比作戰,充足而即時的資訊是救災決策的依據,更是降低社會集體焦慮的重要工具;但在提供即時、動態資訊的任務上,政府似已棄守。難怪網友感嘆:「好險我們活在Web 2.0時代裡」,因為無法趕回老家的人民,「可以直接從網友的串聯與回報,看看家裡附近的水退了沒」;然後,在睡覺前再望一眼「莫拉克颱風災情地圖」,期待地圖上那些標在各災點的小圖像,代表緊急的驚嘆號、物資缺乏的紅色「餓」字,能在天亮之後消失。5.39.217.76. \: n# C/ g7 s9 r1 A P, [( G
6 X+ [: F! W' p! c2 q" ]3 {當然,我們無意誇大網路效能成萬能工具。在匿名的網路世界裡,本就有極端意見容易被放大,謠言一再複製、流傳的負面特性;網路也常是白目網友的「秀場」。
1 s, x1 \8 y8 |- K/ a9 f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 {" m8 T# }6 u/ f4 F
但是,當社會危機觸動網民的同理心,只要有人在正確的方向上,以專業技術引導網路資訊的流向,將是一股無法忽視的新動能。噗友、推友不只是利用網路道早安、發牢騷的旁觀者,也可以是以資訊專長投入重建的資訊志工,並且形成公共論壇,不斷接力挖掘災難真相,和政治勢力相抗衡。" Q$ H+ e; x+ \# }# m. d
公仔箱論壇, J; n, |1 _% X
在災後口水戰中,網路世代不會滿足於政府傳統式的單向說明、辯解,例如小林滅村元兇是否為越域引水已成網路上各方高手引據論戰的專業戰場。當緊急救援結束,「監督施政、要求負責」將是下階段的數位公民不容放棄的任務,並不惜「下線,展開行動」。去年韓國青年反對美國牛肉進口,網路論壇上彈劾李明博的連署,一周內竟有一百卅萬人響應,成千上萬青年走上首爾街頭的「狂牛震撼」,足為馬英九借鏡。
, e! E5 t( e, T5 K+ M* K# y2 X5.39.217.76 ; I5 `2 N( b6 _% m$ v7 o
執政者必須體認,在推特、噗浪盛行的時代,e世代公民有「立即對話、立即回應」的需求和焦慮;但宣稱要「在網路海灘上,築起對話營火」的治國者仍依著上世紀的節拍行事,離微網誌時代數位公民的政治期待,還差得很遠,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