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9 M! L9 C! }; u/ k4 q/ G公仔箱論壇救災已經一周,仍不斷傳出許多深山部落嗷嗷待援的消息,令人聞之心酸。小小的台灣島,縱深不過四百公里,但這次光是玉山腳下就有多少村落在水災中淪為隔絕的「孤島」,而救援隊伍竟然七天還無法挺進這些重災區。除了怨險山惡水、蒼天無情,政府的救災效能也有檢討的必要。
+ M5 V g& t1 P# A( K6 ]公仔箱論壇
# F e3 F( r% f7 B+ {: {2 H. Ptvb now,tvbnow,bttvb整體而言,這次救災的起步其實不算太遲,透過媒體的報導和輿意的催促,中央和地方都迅速啟動了救災工作。真正的問題在,救災指揮體系缺乏有效的聯繫和整合,使救援工作陷入見樹不見林的格局;而由於對災情缺乏整體的掌握,致使救災的推進變成單點、單線的零星投入,鬆散了力氣,也貽誤了救災黃金時機。( m3 a" q9 \" d, q! H& {" |
( T, V6 l6 g, Y/ d
這次水災,最大的民怨,是來自災區家屬的怨懟。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聽不到故鄉的音訊,看不到家人的身影,當然是焦慮和憤怒不可遏抑。其中,有些要求或許不盡合理,但在那種情況下,誰忍苛責他們?包括其間爆發小林村和那瑪夏鄉民的口角,如果政府早日派出大型直升機,同步在不同鄉鎮展開搜救,如此人性煎熬的場面又何致發生?而國防部卻在空勤犧牲了三位弟兄之後,方才出動機能較強的機組;那麼,他們先前在想什麼?1 }$ F D" H: P; B* z/ J7 G- p; h
* V( Q: ?- }2 H5 P, V" qtvb now,tvbnow,bttvb更離譜的是,馬總統接受CNN訪問時竟說,這次災情慘重,是由於災民沒有做好準備,沒有及時撤離家園。身為國家元首,卻將災難肇因推給受災者,不論是否一時失言,都讓人瞠目結舌。# _9 f, e, m0 e: ~3 S' Y. r
6 b; P, T7 t2 a6 s
中央救災指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掌握了最多的人力、物力資源,也有絕對的權威指揮調度,能發揮最大的綜效。何況,高屏這麼多山地村里同遭重創,屋毀人亡,中央當然更應積極承擔,不能被動等待地方聯繫。試想,如果災後第一時間,馬政府即動員所有可運用的資源布建救災,包括空中的偵蒐、特種部隊的挺進,何致一周後還畫不出災區的全貌?何致連各地堰塞湖崩潰的預警,都是學者專家自行在媒體上發布?何致連台南縣需要四十部消防車協助清淤,都以跑馬燈在電視上徵求?
4 x" k9 \$ k- \" S+ V0 w% r#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w) l- D! L5 h* `# o+ E: O
馬政府疏忽的一環,還包括不知道救災工作必須面對公眾,政府資訊必須有充分的透明度;因為,不只災民家屬需要了解災情,一般民眾也可以藉此表達關注或參與救援。然而,「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網站上,卻只張貼了幾則政府救災的新聞稿,毫無動態資訊可言;網上資訊最齊全的「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反而是民間團體僅憑十人之力架設起來的,讓眾多民眾可一窺災區詳情。對比之下,行政院能不慚愧?
, R* ?0 U! ]2 l$ [
' |' l3 F& f9 i2 P6 F' c. e" t/ [公仔箱論壇的確,當劉內閣還在自詡救災有方之際,政府的表現卻不斷被民間工作者比了下去。且看,霧台鄉的「佳暮四英雄」主動請纓空降返鄉,便成功救出一百卅多位村民;在各地首先翻山涉水挺進災鄉的,多是救難協會的自願人員;在各個災民收容中心安慰災民的,則是慈濟及宗教團體的義工。包括被譏為「媒體政治」的新聞界,全國民眾也是多虧他們派出大量記者歷險跋山涉水,才能一窺災區真相,不是嗎?若沒有這些報導,政府釋出的資訊,能讓人民了解多少真相?公仔箱論壇 X5 U: B3 a4 y9 B5 M* u
7 h* X8 D- Q! ]7 J2 x, U
台灣歷經九二一地震、口蹄疫事件和多少次的風災水患,付出可觀的生命代價和財物損失,這些血淚交織的經驗,如果沒有內化為政府的救災動員力量,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從零開始,真是枉費了前人的死難和犧牲。
! y) f# f( c6 A8 n8 J% y6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f! e8 u# V4 @- e2 K \. X" e: Y. z, \馬政府這次的救災行動,一則是低估了災情,二則是拘泥在法定條文的形式主義,流失了救災最重要的動態掌握和及時因應,殊為遺憾。救災之路還很漫長,接下來的復建、遷村、整治等工作還會更為繁重,就要看馬政府有沒有辦法反省改進,扳回目前失去的一城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7 ^/ R8 v9 `( o A9 L2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