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012特首爭奪:鹿死誰手?鹿死定了!

特區行政長官還有兩年多才換屆,三個可能的競逐者已開始了爭奪暗湧,其中尤以曾說過 N屆都不參選的梁振英最蠢蠢欲動,被賭王以十賠一博他勝出的唐英年,亦不否認未來的可能性。但是連曾俊華在內,無論那一位跑出,都不可能再享有董建華與曾蔭權剛上任時的民望了。
- d- u1 c) _# x5 J2 x; O/ btvb now,tvbnow,bttvb一國兩制之下,當特首的基本條件有三,一是中央的信任;二是管治香港事務的能力;三是民望。上述三人中,符合第一條件的依次為梁、唐、曾;符合第二條件的依次為曾、唐、梁;符合第三條件的,三人都不具,若要在民望低之中選一個較高的,依次為唐、曾、梁。
5 {0 L$ e4 F, s' v2 `tvb now,tvbnow,bttvb梁振英長期以來,對他自己形象為何負面的解釋是,與他多年親中立場有關。兩年前他在電台節目中說,回歸前港人對北京收回香港沒有信心,只要他說對 97後有信心,便已失分。因此他一直說香港人的人心未回歸。5.39.217.76. Z6 @# A% P+ G" G5 U4 ]2 @: O
他這說法是想要向北京表示,他的民望低是因為他對北京忠誠,以此來取得中央更信任。
) H# m. j7 a) r  i; E* g& @, w: g但這並非事實。香港人儘管大多數對回歸有疑慮,但能留在香港的人也很現實。既然回歸不可抗拒,就願意接受「港人治港」。因此,儘管沒有普選,但第一任特首董建華選出時,民意支持度達 65%,高過彭定康任總督的所有時期。 97年 10月他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後,民意支持度曾達 70.4%。這說明香港人願意接受一位長期任政協委員的親中人士的港人治港。其後由於八萬五、介入港大民調再加上 23條立法,董的民望就急降到 50%以下了。
, V5 [) ?; h. y' p$ y$ B" k/ `! N5.39.217.76但倘若董在 96年被提名後,由全港選民投票,相信他仍然會以大比數勝出。這樣首先他的處事方式就大不同,他與公務員體系不會有相互杆格的問題,其次八萬五就算提出來也會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急急收回,更不會在整個政府都無人知道的情況下,董忽然說「八萬五已不存在」了。至於 23條立法,因董得到選民投票授權,也會順利得多。tvb now,tvbnow,bttvb6 A1 V0 }0 q& d* C( w, Z1 K
第二任特首曾蔭權,上任時肯定中央對他的信任度不高,否則就不會釋法讓他只有兩年任期了。但他的第二個條件「管治香港事務的能力」和第三個條件「民望」都被中央認為夠高,於是試用他兩年。
# Z, y" f4 c4 G2 \  D(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市民鑑於對港英時代公務員的信任,亦對曾任特首予以支持。 05年 6月曾接任時民望達 72.3%。兩年後他連任時,民望仍達 68.9%,他的民望下瀉始於去年 5月擴大政治任命的副局政助風波,接着連番施政失誤,顯示他連掌管公務員體系都無能為力了。 08年 12月他民望下挫至 50.2%。他尚未遇到 23條立法這樣的棘手事,因此他的民望低處未算低。
, _+ }% i+ g% T3 B7 G! Q% \) u/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未有普選之前,特首須靠較高的民意支持度,才能有效施政。但董、曾兩任特首的經驗告訴我們,民望高低與是否親中無關。霍英東夠親中了,但在香港市民中享有不錯的聲望。倘若親中不等於親共的話,那麼司徒華是香港最親中的人士之一。他的民望如何?董建華上任時的聲望更證明親中並非民望毒藥。舊日管治香港事務的能力,也與民望無關,而且與是否能真正有效領導回歸後的管治團隊無關。曾蔭權就是例子。9 h" t6 P4 z  B
十二年來,兩任特首開頭民望均高,跟着下挫,這說明「港人治港」的真正癥結,在於特首缺乏民意認受性。倘若曾蔭權 05年或 07年經港人一人一票普選跑出,他肯定不會有以後一連串的錯失,而且,他何須不斷「任人唯親」去擴大自己的馬房呢? 公仔箱論壇: \! G- m+ `% ]# f" B4 Q

0 Y' L% J2 w5 v& `9 c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1 z, |* q! q3 \5 |3 r- n1 v1 C
因此, 2012年縱使沒有普選,也一定要極大幅度地擴闊選民基礎,否則選出中央信任但民望低迷的唐、梁、曾任一人,也只不過是又一次災難的迴環。
) o. S6 p; k2 E( O7 @9 D: ]# O: s5.39.217.76逐鹿中原,是指群雄爭奪,而不是訴諸民意。逐鹿中原,只問鹿死誰手。但作為老百姓的鹿,就死定了。
中共之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