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樓供應見新低 定期賣地使供求復常


0 @. }1 {" z% q截至今年第2季,本港新樓住宅的供應量,見有紀錄以來新低,顯示本港新樓市場扭曲的情况愈趨嚴重。若新樓住宅供應持續減少,會衍生市民難置業安居、供樓負擔沉重等社會問題。此外,因為發展商不勾地,使政府財政來源支柱之一的土地收入,連年銳減。我們認為政府在問題積重難返之前,應該重新實施定期拍賣土地的政策,主導土地供應,使樓市回復一個較正常的景况。
' t2 U3 H5 m  W! _. \公仔箱論壇
7 y8 D# \8 E3 W( h" |) x9 g& f$ J4 {據運輸及房屋局發表的數字,截至今年第2季完結,可供在市場出售的新樓住宅單位共4.9萬個,連同已批出土地而未動工的約7000個單位,就算即時或短期內動工,預期未來2至5年,本港新樓住宅單位的供應量也只有5.6萬個,是當局自2004年有這項統計數字以來的最低紀錄。5.39.217.765 M, {- u4 o" G4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L4 e; R# z( U: F7 @4 c4 v5 l
5.6萬個新樓住宅單位
! U: a) _( ~/ C/ h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t: J* t" K7 Q8 k! X$ ]# z
不足以應付4年需求
, b% f0 {: g7 ]  N! ?6 T' Utvb now,tvbnow,bttvb一般新樓的建築期介乎2至5年,因此,本港新樓住宅單位的供應,未來5年不會大量增加,而以過去10年本港每年平均約需求2萬個新樓住宅單位,現在已知的 5.6萬個單位,未能滿足3年需求,即使需求量減少至每年1.5萬個,也不敷4年所需。所以新樓住宅單位會否出現斷層的情况,備受關注。
# b: ~" Z# |4 S, Q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W. T8 r3 R& b) w  R) ?3 o, }
由於供應減少,樓價高踞不下。去年9月中金融海嘯之後,本港樓市只是調整了一段短時間。本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比較負增長7.8%,是近11年以來最差,全年經濟預測大幅修訂至收縮5.5%至6.5%,首季貨物出口急跌22.7%,是55年來最大跌幅。經濟景氣如此低迷,但是由今年開始,樓市卻逆勢而起,樓價節節上升,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這個情况與新樓住宅單位供應減少直接有關,投資炒賣(包括近年來港炒作的內地資金)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F: \9 m( I4 @. `

5 ~' |3 h( o% s5.39.217.76樓市熾熱,有價有市,按正常情况,發展商應該積極勾地,循拍賣途徑取得土地,以配合需求的增加,為未來業務做準備。但是情况並非如此。由2008/09財政年度至今,經歷約17個月,只有兩幅「蚊型地皮」被勾出,一幅在西貢白沙灣,去年5月拍賣得1200萬元;一幅是上水石湖墟的商住用地,今年5月以 6100萬元成交。用家、炒家搶着買新樓,發展商卻不趁機勾地興建增加供應,顯示政府的土地政策已經不能起到調節供求的功能,使市場無法處於正常景况。tvb now,tvbnow,bttvb  m/ n  n. W: x+ Q# G

; Y4 n  ^$ O1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供求失衡下,樓價持續上升,短期間還可能呈現樓價飈升所帶動的繁榮假象,但是最終除了有樓一族(包括發展商和炒樓者)得益外,不少有需要置業安家的年輕人多會蒙受其害,為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埋下不利因素。
" l) h. Q! M) I' C& x1 e4 z( \6 Z1 J' \$ L6 o  L
目前本港土地政策的勾地機制,已經失去功能,不但導致供求失衡,也使政府在土地收入方面,連續大幅減少。例如07/08年度,政府土地收入高達623億元,08/09年度原本預算收入431億元,但只賣出一幅蚊型地皮,靠補地價等收入,總收入只得169億元。09/10年度(即本年度)預算土地收入大幅調低至165億元,迄今除了拍賣了上水石湖墟的商住地外,據地政總署本月中公布的數字,今年上半年與土地有關的收入,只有6.63億元。若發展商繼續無興趣勾地,則政府今年的土地收入勢難達標。) Y* z9 D5 `; }% H/ o6 R: v& v
tvb now,tvbnow,bttvb+ G3 X( u, u  g0 i- ~  W
過去,曾有發展商批評勾地的底價過高,使他們對勾地失去興趣。今年政府公布新一年度勾地表時,一併透過調整估算地價的基準,降低勾地的門檻,其中住宅用地由原先預設的回報率10%調高至20%,變相降低勾地底價,還視乎個別情况延長土地發展年期,以增加發展彈性。政府作出這樣的調整後,發展商在市况大旺的背景下,依舊不勾地,應可反映出勾地門檻並非發展商是否勾地的關鍵。
, Z2 E/ r5 C9 l9 G$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y7 }4 z2 k; j: p" x5 Z. g' r* `
目前的勾地政策說得簡單一點,實際上是政府把土地的供應權,無條件下交給了發展商。因為這個機制的運作,是由發展商作主動的,最後透過拍賣成交,有關土地才正式在市場使用,興建樓宇。在這個制度下,政府只能把土地放入勾地表,土地是否為市場所用,政府半點兒主動權也沒有。如今新樓的出現只能靠發展商動用一己土地儲備,或透過參與港鐵上蓋的發展和市建局重建項目了。這樣一來,新樓的供應完全由發展商主導和控制,整體樓市自然嚴重地被扭曲了。
, o' l' U( `& n公仔箱論壇# a) Y2 |0 [0 P0 Q' @: L' ]! \" {
土地供應情况畸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P. d; j+ z2 B, q3 X- j

1 {1 Q2 ~0 U2 ?8 F4 F政府應重掌主導權公仔箱論壇' g) _) C: K. {1 \1 o1 u! S
勾地政策是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樓市泡沫爆破後,為免土地供應過剩的救市措施,藉此穩定樓市。董建華的「八萬五」,遇上經濟不景,使樓價大跌,負資產業主以10萬計。這個慘痛教訓已令政府視擴大土地供應為畏途。如今土地供應已被嚴重扭曲了,若情况繼續下去,必然會衍生諸多民生、社會、財政問題,政府對此不能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應該負責任地有所作為。
% N8 Z; E2 |7 T$ ~% z% F
6 S; y- H9 K% N我們認為,在問題未至積重難返之前,政府應該改變土地政策,重新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例如應恢復定期賣地。後者的好處是,政府有更多賣地收入,可減輕財赤過度的危機,而土地供應亦有望增加,進而令樓市得以較健康地發展,既可滿足置業市民的需求,也可以增加工作機會,紓緩建築工人的失業壓力。

0 N+ i) E. R! k3 O2 I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