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0 z8 \. Q' U# k' X: u公仔箱論壇南韓媒體日前一篇「凶猛追擊的Chaiwan」報導,生動描繪了台海兩岸經濟合作威力對南韓形成的震撼。 「Chaiwan」(中國China加台灣Taiwan)一詞由南韓媒體創製出來,除了反映南韓的敏感神經,也顯示所謂的兩岸融冰已不純然是政治想像的圖景,它已帶來氣候變化,且正向區域擴散。南韓由於地緣上的鄰近,加以經貿上與兩岸具有高度競合關係,因而最早敏銳感受到變化的滋味。 其實,更早在一個半月前,南韓媒體即曾出現「中台LCD聯軍夾攻韓國」的報導,指出中國利用「刺激內需」及「家電下鄉」政策拉攏台灣企業,大舉購買台灣產品,並促使兩岸企業合作擴大產能,對韓國三星及LG等企業的產品造成嚴重擠壓。稱之為「中台聯軍」也好,稱之為「Chaiwan」也罷,都顯示兩岸經濟合作已產生不容忽視的威力。 如果進一步探討「中台聯軍」的意涵,在Chaiwan這個複合詞中,前半截包涵了中國大陸龐大的資金和市場,後半截則包涵了台灣電子產業豐沛的人才、技術和世界觀。亦即,兩岸各具所長,且彼此條件互補,兩者聯結,效果相乘,才出現這支讓南韓發抖的大軍。如果雙方各自單打獨鬥,或彼此勾心鬥角,兩岸也只能看著南韓品牌繼續領其風騷了。 從這個角度看,南韓恐怕要感謝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陳水扁的「鎖國」,它才能在兩岸的矛盾中找到坐大的空間。台灣耗費了十多年,才走出兩岸「敵對」、「仇視」的陰影;今天兩岸的經濟合作,在台灣雖仍遭到異議人士的詛咒,卻至少幫台灣提早走出金融風暴的低谷和鎖國的困境。從南韓企業界對「中台聯軍」的戒懼,不也讓我們看到曾經錯失的時光和機會? 然而,語言也經常充滿虛幻。Chaiwan一詞,毫不費力地將兩岸連成一氣,彷彿「中台聯軍」是一支具體存在的大軍;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台灣海峽還沒有被填平,兩岸間各方面的偌大差距依然存在,Chaiwan只是一個外國媒體塑造的概念,連「想像的共同體」都還稱不上。接下來的問題是:兩岸政府和人民將如何賦予Chaiwan以正確的意涵?兩岸經濟的分工合作,只有維持穩健、互利、對等的深化,並從「急單」、「熱錢」、「上不封頂的熱單」,步步進化至「海峽平台」,Chaiwan才有可能突破新詞之繭,蛻變成有歷史意義的概念。 說Chaiwan讓南韓「發抖」,當然是誇張之詞;因為在韓國企業眼中,仍將中台聯軍視為「追兵」而已。但無論如何,今年第一季台灣面板業在中國市場奪下五成六的市占率,把去年市占四成六的南韓擠到三成以下,對台灣當然是值得慶賀的勝利。若非兩岸政府放下敵意、釋出善意,台灣企業如何在全球景氣寒冬中得到這個機會? 兩岸合作儘管寫下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雙方也陸續發現彼此的差異,甚至出現歧見和摩擦,這些都仍有待克服及調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兩岸交流熱度如何保持不慍不火,包括對陸資開放的速度與範圍,包括股市名嘴信口炒作「兩岸和平紅利」概念,都可能使兩岸合作因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擦槍走火,而危及全盤棋局,不可不慎。
9 f) u, p9 \7 k' k/ `6 p# W J " }" s1 [. u6 B( Z" b& l
面對Chaiwan崛起,南韓最大的慨嘆其實是:同是分裂國家,台海兩岸正在攜手合作,而南韓卻須面對北韓發射飛彈的威脅。的確,和平的機會並不是唾手可得,曾經錯過機會多年的台灣,應可以體會韓國的焦慮。至於台灣在Chaiwan概念中,如何保持自己珍視的價值而永續經營,考驗才剛開始呢!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0 X7 T- m( p; U9 J! d,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