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昌事件極可能演成另一個李慶安事件,而且其效應恐更加嚴重。
. e3 f L, S9 P) E- c0 Ytvb now,tvbnow,bttvb& r5 ~. [) Y$ L9 u4 F/ o5 h
劉案現在的情勢是:劉家昌被控「掏空」國民黨黨產,但國民黨方面卻無人控告劉家昌。正如,有人指甲騙了乙的錢,但乙卻說沒有被騙。如此這般,「局外人」似乎也就無由置喙了。
2 F1 B7 ]/ g) F8 _- h
6 W! M8 f3 ?9 C! k9 |甲若坑騙了乙的錢,照常理說,乙大概都必會主張討回,因為那是他自己的血汗錢。但是,倘若有人「掏空」國民黨的錢,國民黨的主事者卻未必會主張一定要追回;因為,那些錢是「國民黨」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換句話說,國民黨說不說被掏空,與實際上是否被掏空,也許是兩回事!
& L- E% h3 z" B2 y% @3 k' c
3 q3 f1 q0 j* m這正是劉案給人的想像空間。事發當時,劉家昌介入總統大選的操作如此之深,而這六億元的來龍去脈又處處蹊蹺;現在,國民黨說黨產已交信託無權過問,受信託者則說沒有異議,再加上劉家昌突然返來,限制出境又解禁,且在機場取得加急護照,檢察官更密集連日開庭,復有胡志強為劉家昌的「人格」背書……。這一切是否有一部「劇本」,不能不令人生疑。* h$ p: }- R6 H* H( x
( v8 H% B4 O8 L% O( \5 D% ~tvb now,tvbnow,bttvb國民黨若在法庭上對這六億元不做積極主張,也許這樁「掏空案」就不會成立;但在法庭上是一回事,社會視聽卻是另一回事,倘若社會大眾質疑國民黨竟然為掏空黨產者護航,則恐群疑難釋,悠悠眾口難杜。
4 i: i% q! g- {2 ]3 l) g$ v% ]* O' _9 _5 T1 t7 A2 s
國民黨必須詳細向社會解釋劉案的因果是非。李慶安案幸有法律規制可憑,為國民黨解了套;如今劉家昌掏空疑案,國民黨若不在法庭上做出主張,甚至玩弄法律漏洞,或做出偽證,卻不能逃避在法庭外對社會做一徹底的交代。
5 V" }( `, ~0 P7 O& g/ R4 Z2 m
( k7 a g) d6 f4 ^2 g" ]4 ^「黨產」是國民黨的,但真相與是非卻是全社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