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的政治操作
, 描述: 【聯合報╱黑白集】
現在最可怕的莫過「失業」。民眾害怕這個字眼,政府更怕,擔心的不但是經濟面後果,更有社會動盪的問題。而失業一旦成了公共議題,就自動生出政治操作的縫隙,令人看了實在不舒服。& K0 w) X2 k: q8 m5 p
. l6 L" k4 x+ A, m$ |, \- @現在政府救失業,像是打霰彈槍。農委會補貼青年去農場見習;教育部補貼大學畢業生去當研究助理;經濟部花費公帑三億五千萬,只為提供兩百多名臨時工機會。各部門卯足全力,搶救失業率的數字,創造就業未必有效,卻比較像是在「做業績」,公務員心態實不可取。公仔箱論壇" T" I+ |2 D+ k) U
& g7 m/ X; F! w! O& k- w5 ]
政府花錢沒效率;另方面,反對黨搞「反對」,卻又太有效率了。三天兩頭見綠營立委找來閒雜人等,高分貝批失業,還兼指桑罵槐。什麼「要就業,不要CECA」啦,「馬政府是詐騙集團」啦,亂罵一通,不知對「救失業」幫上了什麼忙。還有人在鏡頭前指控,說留過洋還是找嘸頭路。有知識不能沒常識,「高學歷高失業率」是很多人早就知道的問題,這跟「政府是詐騙集團」有什麼關係?
- J3 G- c& P+ o) z8 @tvb now,tvbnow,bttvb5 R! u: Y l* Z8 q. x' x. O
搞政治的人,自有一套與常人道德標準相異的邏輯。因為認定是零和遊戲,所以非要損人才能利己。這樣的現象雖難以避免,但困難時刻,格外令人生厭,屬於趁火打劫、發國難財那種等級的行徑。
. h# u$ t" H. w$ v! d8 i) j9 ]3 O# O: F7 M( W# X
危難中,天助自助者。現在有大學釋出掃廁所的工讀機會,學生搶著做。有碩士生輟學去當清潔工,默默掃街不吭聲。還有承諾「愛心企業」的,寧可減薪不裁員。大家相濡以沫。此刻需要的是「黑暗中一點微光」,少一點政治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