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發表於 2009-2-7 04:46 PM
| 只看該作者
[明報專訊]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所2月2日評論文章作者:Edward Gresser
1 ?* ^5 W( X/ G4 S( x4 p# A一邊廂,美國政府要入市救銀行;另一邊廂,中國的工廠正陷入倒閉潮。此時此刻,兩國是否應該關注貨幣政策?' Y b4 T* p$ W9 E; K
美國新財長蓋特納最近在國會聽證會上指中國「操控」其貨幣匯價,引來中國反擊,輿論擔心兩國的貿易戰一觸即發。但只要細心看蓋特納發言的前文後理,便知道美國不是想借匯價矛盾向中國發起貿易戰,而是設法跟中國協調,同時拯救兩國的經濟。公仔箱論壇( ]) E1 s9 k# A$ a9 M, j
蓋特納的說法是,人民幣匯率要處理,卻不是最迫切的。他在「操控說」後接道:「我們期望與中國政府在一系列短期和長線議題上作有建設性的經濟對話。人民幣當然是討論的重要一環,但按目前的情勢,最迫切要談的是如何恢復中國和美國的內需……因為中國佔全球經濟很大的份額,若中國經濟持續疲弱,將會導致全球經濟大幅下滑,拖慢復蘇的步伐。因此,最迫切的目標是說服中國採納更進取的刺激經濟方案,像我們致力在國內推動一樣。」
# ]" X. x8 M2 G2 \. N7 q5.39.217.76這是對形勢的正確了解。在下一個10年,全球經濟需要更平衡的發展,新的人民幣政策是此中的一部分。不過目前最令人頭痛的是不斷加劇的經濟崩潰,如今貨幣政策不協調的影響反而因美國入口額和貿易逆差下跌而得以紓緩。因此,雖然中美兩國都想處理經濟危機的底因,大家其實有條件把問題擱一下,先共渡難關。2 g( j, E* I: Q) c
蓋特納說得沒錯,人民幣水平是個重要議題。不止他這樣說,在2004至2007年的高增長期,國際貨幣基金和各大學的經濟學家,皆對中國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國的低儲蓄率和減稅潮感到不滿。解決貿易失衡是痛苦的,於是在位者都不敢直接面對問題:美國人要增加儲蓄和減少消費,中國人則要減少出口增加內需,也要將製造就業職位的重責由出口工業轉至新範疇。
/ I/ m# o& E. j% Q- f! ^公仔箱論壇自2005年起人民幣確有增值,美國的貿易逆差亦開始收窄,但幅度明顯不足,不斷擴大的貿易不平衡終於演變成危機。後果正陸續浮現──美國金融業地震、中國沿海工廠倒閉,兩國的失業率都增加。; _9 e( R- [& ^3 {
中國需採更具彈性貨幣政策
! r9 ]/ V8 j R3 ^" J: d7 g# q政府有需要將經濟復蘇建立在比「2003至2006年上升期」更穩固的基礎上,這就需要中國採取更具彈性的貨幣政策來調控過快的經濟反彈,而美國則應建立更好的監管機制和增加儲蓄率。不過,正如蓋特納說,時機最重要。眼下貿易失衡並非最大的問題,因為當需求暴跌,失業率上升,美國家庭已不再逢周末到大商場購物,入口貨額亦隨之減少,由去年7月的2290億美元跌至11月的183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入口貨額由330億美元跌至280億美元。那是二戰以來最急劇的下跌。當入口貨額下跌,美國的貿易逆差亦收窄了,由2008年初的每年7200億美元跌至冬季的5300億美元。太平洋的另一邊,很多中國農民工亦因為出口訂單減少而被迫離開沿岸工業區,中國的貿易順差額可能因而下跌。
7 g$ x: b5 d( x需求暴跌是目前政府要處理的最大問題。沒錯,入口上升可能會令貿易不平衡重臨,但糾纏在這個環節上並不能幫我們解決目前最大的困難,只會令情更差。中美政府需要的是協調刺激經濟方案,令需求回升。隨經濟慢慢復蘇,他們還是必須想方法確保貿易平衡發展。普通人只管緊張工作職位和經濟增長,政府則要眼外匯市場,但必須在適當的時機行動。蓋特納的發言說明奧巴馬政府正是希望先恢復經濟健康,然後再將未來10年的繁榮確立於更穩固的基礎上。這個目標是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