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查緝龜繁殖成全球首例! 揭動物園「野生收容中心」神秘面紗



▲「查緝龜繁殖」全球首例在台灣!台北市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功勞大 。

實習記者李承貞 /綜合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在2003年成功繁殖查緝收容入園的緬甸星龜,成為全球首例,後來更與美國「貝爾勒龜類中心(Behler Chelonian Center)」簽署「瀕危龜類保育合作協定」,協助緬甸星龜重返棲地。收容所除了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讓瀕危物種健康成長生活之外,更期望透過國際間保育單位的合作交流,為這些動物的原生族群存續,多增加幾分正能量。


▲收容中心內的射紋陸龜數量較多,在建立保種族群上有一定優勢。

園內的「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於1996年時,由野生動物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偕同台北市立動物園共同合作成立,協助收容的瀕危物種,以爬蟲類的陸龜、淡水龜、蛇類和蜥蜴為主,兩棲類、哺乳類及鳥類為輔。園方出,每年持續有保育類動物透過救傷收容體系進入收容中心,但礙於國際規範及疫病防治等考量,少有動物能於短期內返回原生棲地。


▲羅地島蛇頸龜是印尼羅地島特有的側頸龜物種。

而留在收容中心的動物,除了教育展示之外,動物園更持續與國際間保育單位進行專業交流,讓收容的瀕危動物有機會建立域外衛星族群,透過繁殖維持個體數及遺傳多樣性、與野外研究人員進行保育合作、保存遺傳物質與相關資訊、甚至參與野放追蹤等工作。


▲保育員準備讓食蛇龜回歸野外,目前正在安裝無線電發報器,未來持續追蹤。

台北市立動物園做為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的會員之一,也實際參與了跨國跨機構合作的域外物種管理計畫(EEPs),針對射紋陸龜、安哥洛卡陸龜及亞達伯拉象龜,依照專家群及計畫協調人的安排調度,照養並繁殖這些瀕危陸龜,同時與其他能夠提供良好環境且有能力進行繁殖的動物園或保育機構合作。

除了陸龜之外,動物園跟「奧地利龜島保育研究中心(Turtle Island)」於2017至2018年間,陸續透過物種交換引進安南龜、黑頸烏龜和羅地島蛇頸龜等極危(CR)與瀕危(EN)保育等級的物種,去(109)年陸續有羅地島蛇頸龜成熟個體開始交配產卵,近期順利孵化的幼龜正穩定成長中。而安南龜及黑頸烏龜也陸續成長,族群整體接近性成熟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健康的後代持續誕生。


▲海關查扣旅客綁在身上闖關入境的「射紋龜」及「哈米頓龜幼體」。

在台灣本土物種的部分,收容中心最常收到因查緝走私入園的食蛇龜及柴棺龜,截至目前為止,動物園已經於合適的棲地野放部分的個體,也跟特生中心、中興大學、屏科大等團隊分別進行野放追蹤工作,讓本土的保育龜類行動能持續往前邁進。


▲收容中心給瀕危動物舒適的居住生活,並持續為牠們找尋更多繁殖下一代的可能。

走私貿易的野生動物經過暗黑的運輸過程,流離失所而被拯救到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台北市立動物園默默提供讓動物們平安健康成長的環境,更積極與國內外保育單位合作,為這些在野外存續不易的大物種盡一份心力,翻轉牠們的瀕危趨勢。

2

評分次數

  • prodigydou

  • manyiu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