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表於 2009-2-3 01:16 AM
| 只看該作者
【咫尺地球】奧巴馬以救世主姿態就任美國總統,雖然已不斷作出期許管理,提醒國民不可能出現短期奇蹟,但輿論還是對他期望甚殷。原因之一,是他提出了宏大的「綠色經濟復興計劃」。有評論以純經濟角度看這計劃,其實它涉及宏觀戰略部署,只要其中一項綱領成功,奧巴馬已足以名留青史。$ ~+ L1 C$ X* \, ~- ~4 H( k
計劃含有非經濟戰略意圖
" b/ r8 \( {) W+ G2 I, T5.39.217.76在經濟層面,計劃固然希望通過建立綠色經濟體系,借助相關基建的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來創造就業。一般評論對此並不樂觀,認為改變國民使用能源習慣是長遠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成效,更可能浪費龐大政府開支,而沒有短期回報,導致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右翼既得利益集團、大企業、能源商及它們的附庸經濟體,更不可能白白看傳統營運模式被不可知因素取代。
* j+ F* X" \; v7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然而,一旦美國能結構性改用新能源,它的外交政策必然出現質變。屆時,美國可能毋須重視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的內涵會被徹底調整。要是美國和中東問題的關係變得疏離,以色列在美國本土的游說團也許會被削弱實力,華府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可能得到改善。與此同時,華府也可擺脫傳統能源商對外交政策的實質支配權——須知後者是近數十年來歷任美國總統的夢魘。5.39.217.766 A5 J A: I0 x. H1 h: b; U7 q
就算這計劃未能在奧巴馬任內竟全功,它作為推動環保的先驅,承繼克林頓—戈爾時代的遺產,也必會得到環保分子、知識分子和左翼人士的掌聲,用以和喬治布殊「破壞地球環境」的名聲相對照。一旦經濟還是不能復蘇,奧巴馬這一,可以被上述人士解釋為美國為盡全球責任付出的代價,雖是托詞,但也總比布殊時代明擺官商一體好交代。 o+ i) [) ?! Q; b5 p
無論成功失敗 都是先驅者; O& U" Y$ Q3 S+ e1 H; U( U
無論這「綠色經濟復興計劃」成效如何,奧巴馬利用它同時宣布了在經濟、外交和社會等不同範疇的劃時代指標,這些指標都會帶來範式轉移,即所謂「Change」(改變)。更巧妙的是,由於上述三個元素都會遇到龐大阻力,奧巴馬一旦未能符合國民期望,也可以略以偷換概念的方式,解釋自己面對的困局。但一旦有任何一項有具體成效,則奧巴馬等同「Change」這個「基本常識」,就會變得根深柢固,被載入未來的美國政治教科書當中。tvb now,tvbnow,bttvb) W! d% o w( f6 E7 ]
奧巴馬發表就職演說時,說很多人認為他「太有野心」,大概指的就是對上述計劃的評價;其後又自我解釋,說只要保持美國國父傳承下來的精神,這些就算不得野心云云。其實,這又是一種期許管理﹕在「Change」的同時,奧巴馬在選舉過後,才忽然祭出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主軸﹕「Continuity」,說明就是上述計劃未能有即時成效,也只是因為他要重視美國立國精神的傳承。5.39.217.76 e: F$ R- I3 ^3 r* e
重要的是,「Change」已由他而開,只要繼任人繼續努力,延續他的「Change」的「Continuity」,則夢想終會變成事實;否則「Change」不了,也不是他的責任。奧巴馬選擇的切入點,在大歷史的角度,無疑都是正確的、與時並進的,但能否在未來四年(或八年)落實,則大有疑問。由此可見,自始至終,奧巴馬的自我定位,都在大歷史的承先啟後地段。但由於作出真實的改變實在太困難,他也處處埋下伏筆,希望就算政績平平,也要確立自己的先驅者地位,計算不可謂不深。 |
|